用音乐和美食守护越南语

16:13 | 31/10/2025

用民族乐器教授声调、在烹饪家乡菜时讲越南语……母语正被海外游子以最具体、最亲近的方式守护与传播。凭借情感、创意与热爱,越南语在新一代孩子身上每天都在成长。
阮氏清河博士——在台湾耕耘越南语的二十年 Mikhail Osin: “我无法想象没有越南语的生活”

“咚–铛”课堂

在意大利威尼斯市的卡·福斯卡里大学(Ca’ Foscari University)的一间教室里,传来阵阵“咚–铛”的声音。来自富寿省的黎氏碧红老师一边敲鼓,一边轻轻摇响镲铃:“今天我们通过声音学习声调。这是鼓——咚;这是镲铃——铛。哪个声音低,哪个高?”全班顿时笑了起来,然后专注地聆听。

在碧红老师看来,越南语是一种充满音乐性的语言——六个声调( sắc、huyền、hỏi、ngã、nặng、无调)就像六个音符。七年来,她在意大利教授越南语,一直在思考如何帮助学生跨越声调障碍。她说:“学生们常觉得各个声调很像,我必须想办法让他们通过音乐听出差别,同时又保持越南语的原有韵味。”

Giữ tiếng Việt bằng nhạc cụ và ẩm thực
黎氏碧红(左三)与卡·福斯卡里大学学生在2025年9月参加“越南:语言、音乐与传统之旅”实验课程。

自那以后,她将越南民族乐器引入课堂,使课程既生动又与越南文化紧密相连。越南语学习班的学生朱利欧·佩里尼(Giulio Perini)说:“乐器的声音帮助我记住越南语声调的起伏变化。”同班同学玛丽努齐娅·奇马罗萨(Marinunzia Cimarosa)评价道:“这种学习方法非常有趣且有效,在课堂上使用乐器总能让我们感到愉快。”

她的课堂常在笑声中结束。“学生们能自己纠正发音错误。我希望为他们创造最轻松、最有趣的学习方式。”她说。

黎氏碧红2005年在巴西开始教授越南语,当时她是意大利—巴西合作项目负责人。她曾学习俄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因此重返越南语教学,对她而言是一次回归根源的旅程。之后,她赴意大利,为“意越文化桥梁协会”授课,并于2018年受聘于卡·福斯卡里大学。当时越南语在校内仍是一门新课程,没有意大利语教材。

“学校曾说如果学生人数不足,就会停课。越南语难、课时少,学校离家又有四小时路程,有时我也觉得孤单。但母亲总说:‘妈妈希望你在讲台上闪耀。’正是母亲关于守护与传播越南语的期望支撑我走下去。”她回忆道。

Cô Lê Thị Bích Hường hát quan họ tại chương trình Xuân Quê hương 2023 do Đại sứ quán Việt Nam tại Italy tổ chức. (Ảnh: FBNN)
黎氏碧红在意大利越南大使馆主办的“2023年家乡之春”节目中演唱官贺民歌。

为了增加兴趣,她将语音、文化与音乐相结合,鼓励学生写论文、唱民歌、演短剧、学做越南菜、了解习俗。“学生们学用筷子、学做春卷,然后问:‘老师,能教我们唱官贺吗?’”她笑着说。

“教授越南语能帮助意大利学生更了解越南。语言能传递并打开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之门。”她强调。她相信,将教学与音乐、美食、民间故事、节日相结合的方法,也能应用于在海外出生的越裔儿童,使越南语更亲切、更贴近生活。

与孩子一起“说越南菜”

如果说碧红老师的课堂用音乐“听见”声调,那么在许多海外越裔家庭中,越南语则在厨房的香气与故事中得到滋养。由旅居比利时罗茨勒尔(Rotselaar)的乔氏碧香和欧洲越裔朋友共同创办的“越南幸福驿站”(Việt Happiness Station)——“幸福车站·触动情感”,正把这一理念化为具体行动。

Trao giải cuộc thi “Nói món Việt cùng con 2021”.
“与孩子一起说越南菜”颁奖

2021年,“与孩子一起说越南菜”首届比赛由越南幸福驿站主办,吸引了在海外出生、成长的越裔家庭与儿童热烈参与。活动启动仅三天,澳大利亚的宋庆玲(15岁)与宋美玲(12岁)姐妹便提交了首个视频,介绍越南汤圆——作品诞生于墨尔本因新冠疫情封锁的时期。她们的母亲阮氏清香表示,孩子们自己编写脚本,用越南语录制旁白,身穿奥黛拍摄短片,这一体验让她们更加热爱故乡,倍感越南文化的自豪。

组委会选出了19个视频进入决赛。孩子们的越南语依然保留着地域口音,真挚而富有感情。正如14岁的林美梦(Lynh Mai Moneyn,旅比)在讲述对越南粉的思念时说:“我生病时,妈妈也煮粉给我吃。妈妈说粉对病人好。回国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吃粉。我一直盼着能回越南吃粉,好想啊!”

许多家庭将制作视频的过程当作一次“家庭越南语课”:母亲准备食材并与孩子聊天,父亲负责拍摄,孩子学习新词汇和句型。在比利时,泽诺·雄英·卡鲁恩(Zeno Hùng Anh Caroen,10岁)和伊利亚斯·黄英·卡鲁恩(Ilias Hoàng Anh Caroen,7岁)在母亲指导下一步步包粽子,每个动作都成了越南语教学的一部分。

评委评分不仅考量菜品,也重视语言价值与家庭情感。结果表明,这样一个小型、简朴的比赛,足以激发孩子们使用母语的习惯,并在社群中传播守护文化的精神。

从首届比赛开始,越南幸福驿站如今已发展为一个介绍越南文化与文学的播客与视频频道,在粉丝专页上拥有超过1.7千名关注者。多个比赛与新项目陆续推出:“与孩子一起旅行2022”“我的播客·我的故事2023”“海外越南餐厅的越南书柜”等。频道还设有多个专栏:“海外越南语——现在才说的故事”“异乡人的故事”“仿佛昨日”“哎呀天哪”“听与思”等。

乔氏碧香分享说:“从最初的播客起,我们就确定方向——通过世界各地越南人及越裔的朗读声音守护和滋养母语,鼓励包括儿童与外籍女婿、媳妇在内的所有人,一起在越南幸福驿站这片田野上播撒对越南语的热爱。”

成千上万名非专业教师、旅外志愿者与越裔父母的坚持努力,正为第二、第三代海外越南人守护并传播越南语。面对国际融合的潮流,越南语无法置身其外,而他们正是让越南语永不消逝的纽带、锚点与红线。

在韩国播撒越南语的种子 在韩国播撒越南语的种子

在“泡菜之国”韩国的庆尚南道地区,有一个越南语课堂一直在定期维持着。那是阮氏清容老师(35岁,岘港人)的课堂,她是一位“韩国新娘”。对她来说,教授越南语不仅是传授语言,更是为了在越南裔年轻一代的心灵中,保留记忆、文化和对故乡的爱。

在山形的小房子里的越南语课堂 在山形的小房子里的越南语课堂

在日本北部的山形县,范氏玄庄女士仍然维持着一堂特殊的课——课上只有三个人:妈妈和两个年幼的孩子。每天,她教孩子们说越南语、写越南字,并给他们讲有关家乡的故事。对她来说,这不仅是语言的教与学,更是一种在孩子心中保留和“播种”越南根源的方式。

相关新闻

新闻

用音乐和美食守护越南语

用音乐和美食守护越南语

用民族乐器教授声调、在烹饪家乡菜时讲越南语……母语正被海外游子以最具体、最亲近的方式守护与传播。凭借情感、创意与热爱,越南语在新一代孩子身上每天都在成长。
香港越南人社群携手支援越南受灾同胞

香港越南人社群携手支援越南受灾同胞

面对第10号与第11号台风造成的严重灾害,中国香港的越南人社群积极伸出援手,募集善款逾1亿1千万越南盾,以行动展现侨胞团结互助、同舟共济的精神。
越南留学生在中国天津举行新生欢迎晚会

越南留学生在中国天津举行新生欢迎晚会

近日,越南留学生协会天津分会在中国天津隆重举办了以“崛起纪元·闪耀越彩”为主题的“2025越南新生欢迎晚会”。
在韩国播撒越南语的种子

在韩国播撒越南语的种子

在“泡菜之国”韩国的庆尚南道地区,有一个越南语课堂一直在定期维持着。那是阮氏清容老师(35岁,岘港人)的课堂,她是一位“韩国新娘”。对她来说,教授越南语不仅是传授语言,更是为了在越南裔年轻一代的心灵中,保留记忆、文化和对故乡的爱。
在山形的小房子里的越南语课堂

在山形的小房子里的越南语课堂

在日本北部的山形县,范氏玄庄女士仍然维持着一堂特殊的课——课上只有三个人:妈妈和两个年幼的孩子。每天,她教孩子们说越南语、写越南字,并给他们讲有关家乡的故事。对她来说,这不仅是语言的教与学,更是一种在孩子心中保留和“播种”越南根源的方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