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氏清河博士——在台湾耕耘越南语的二十年
| Mikhail Osin: “我无法想象没有越南语的生活” 在韩国播撒越南语的种子 | 
参与奠定台湾越南语教育体系
2002年,她放下手中的法语学位与青春理想,只身赴台,在高雄一家半导体公司做工。三年后,她与一位善良的台湾青年结婚,并暂时辞职照顾家庭和两个孩子。然而,对知识的渴望从未熄灭。在丈夫与家人的支持下,她考入台南成功大学攻读历史硕士学位,这成为她投身教育事业、与越南语结缘的转折点。
|  | 
| 二十年来,阮氏清河博士在台湾耕耘越南语 | 
2011年,阮氏清河正式成为屏东科技大学越南语讲师。当时越南语在台湾仍属新兴学科,教学规模有限、教材分散且缺乏统一标准。2015年,台湾政府推行“新南向政策”,社会对越南语人才的需求激增,但教学体系并不完善——各校、各师各法,评估标准混乱。
为此,台湾教育部决定编写统一的中小学越南语教材,并邀请阮氏清河博士参与学术审查委员会。她与专家团队花费数月逐字逐句审核,从语法结构到会话情境,力求语言准确、贴近越南文化,又符合台湾学生的认知习惯。
|  | 
| 阮氏清河博士参与在台湾中小学越南语教材的学术审查流程 | 
这套共18册、涵盖1至9年级的教材,成为台湾第一套系统化、标准化的越南语教材,为成千上万名学生提供了科学的学习途径,也标志着越南语正式进入台湾教育体系——不再是“例外课程”,而是沟通、交流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桥梁。
让越南语“越学越容易”
完成官方教材后,阮氏清河意识到,这仅是越南语教育长路的起点。面对成人学习者、跨文化家庭及职场人士,现有教材偏重理论、脱离语言使用实际,也未充分考虑华语学习者的发音与思维特点。
于是她开始独立编写一套新教材,希望让学习者觉得越南语并不难,而是“越学越容易”。2017年,《越南语越学越容易》问世,书中强调生活语境与文化场景,使学习者不仅会说对,更能说得自然、有“越南味”。
|  | 
| 由阮氏清河博士编写的《越南语越学越容易》和《实用越南语语法》 | 
如今,该教材已在台南、高雄、嘉义等多所大学及语言中心使用,成为成人学习越南语的主要参考书。2024年,她又推出新版,加入科技、旅游与国际交流等主题,使越南语教学更贴近现代生活,并依教育部标准设计了A1、A2两级能力测试教材,为越南语教学的专业化与体系化开辟新方向。
|  | 
| 《实用越南语语法》被学界誉为“越南语教学的指南针” | 
与此同时,2018年她出版《实用越南语语法》,被学界誉为“越南语教学的指南针”,摒弃繁琐理论,着重实用交流,贴近海外学习者的需求。她还参与台南成功大学越南语能力测验(IVPT)的建设,参照TOEFL与TOPIK体系,为学习者提供国际化评估标准。
传播越南文化的“语言使者”
对阮氏清河来说,语言教学即文化传播。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不仅学语法、背单词,还能品尝越南河粉、越式法包,聆听关于“奥黛”的故事和民谚“瓜藤相依”。她常亲自从越南带来食材,只为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家乡味。
台南大学学生谢宪中分享:“老师很了解台湾学生发音的困难,常用台语解释,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她的课不仅有趣,还让我们更想了解越南的文化与历史。”
|  | 
| 阮博士亲手做河粉 | 
凭着热忱与专业,阮氏清河让越来越多台湾学生爱上越南语,也爱上越南。许多学生学成后前往越南旅游、实习或创业,成为两地交流的生力军。
二十年来,阮氏清河博士不仅是一名教师,更是越南语在台湾教育体系中的奠基者与推广者。她审定和编写的教材不仅服务学习者,更架起一座文化之桥,让台湾人更深入了解越南的语言与心灵。
她说:“我希望所有学习者都能感受到,越南语并不难,而是一种充满生命力与灵魂的美丽语言。”
|  在山形的小房子里的越南语课堂 在日本北部的山形县,范氏玄庄女士仍然维持着一堂特殊的课——课上只有三个人:妈妈和两个年幼的孩子。每天,她教孩子们说越南语、写越南字,并给他们讲有关家乡的故事。对她来说,这不仅是语言的教与学,更是一种在孩子心中保留和“播种”越南根源的方式。 | 
|  树立越南语作为友好语言的形象 这是越南国家大学外语大学越南语与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系主任陈友智博士关于让越南语成为区域和世界的“桥梁语言”的分享。 | 
新闻
 
																	
								阮氏清河博士——在台湾耕耘越南语的二十年
 
																	
								在韩国播撒越南语的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