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蛇

16:00 | 28/01/2025

蛇不仅活跃于民俗文化,更在中国文学中留下深刻印记。从《诗经》中的吉兆、《楚辞》中的贪婪隐喻,到李白笔下的狂草之舞,蛇象征不同意象。蒲松龄更是热衷描写蛇,《聊斋志异》中刻画出驯蛇、蛇人、甚至神秘的蛰蛇,展现蛇在文学世界的千姿百态。
中国企业投资2000万美元用于海防市的电池工厂项目 胡志明市将努力巩固和发展与中国8个友好合作城市的友好关系

何止民俗风情,打开中国文学宝库,蛇同样活跃在其中。

“维虺维蛇,女子之祥”,在《诗经·小雅》中,女子梦见蛇能生女孩,说明蛇是吉祥之兆。

“一蛇吞象,厥大何如”,在《楚辞·天问》中,屈原借助蛇揭示一些人贪婪的欲望。蛇嘴何其小,象身何其大,小蛇哪能吞下大象。此语流行于民间,变作“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不足吞太阳”。

附图
附图

“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李白将蛇写进《草书歌行》。怀素的草书能够“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狂颠得犹如酒后的李白。不过,李白再狂颠也还有几分清醒,那怀素的笔墨落在纸面是何状态?“时时只见龙蛇走”,书法酷似龙蛇起舞,真是水平高超!

西晋文学家傅玄奋笔疾书:“嘉兹灵蛇,断而能续。飞不须翼,行不假足。上腾云霄,下游山岳。逢此明珠,预身龙族。”“飞不须翼,行不假足。”快哉,快哉!

让我们穿越时空,再将目光投向伏案写作的柳泉居士蒲松龄。他正在写《聊斋志异》,写狼,写鼠,写狐狸,写着写着,写到了蛇,兴趣更浓了。写了一篇《螳螂捕蛇》,不尽兴;又写一篇《豢蛇》,还不尽兴;再写一篇《蛇人》。《螳螂捕蛇》中,小小的螳螂居然爬上如碗粗的巨蛇头上,啃咬不放。蛇疼痛难忍,“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可就是制服不了微不足道的螳螂。最终,蛇被螳螂割裂皮肉而死去,这是蛇的败绩。蒲松龄似乎并不甘心,继续写蛇。

《豢蛇》中,蛇变得驯顺了。一位老道士养蛇,蛇多且大,大的“粗十余围”,小的“约可五六围”。蛇见到生人就怒目而视,道士呵斥即乖乖闪到一边,蛇犹如家中的狗一样乖巧。

再写到《蛇人》,文中的蛇有了人情味。蛇人以耍蛇为业,他曾经养了两条蛇,分别叫大青和二青。后来,大青死去,二青也不见了,蛇人不胜伤心。忽一日二青复归,还带回一条小蛇。蛇人转悲为喜,称小蛇为小青。几年后二青长得太大,只好放还野外。又过了数年,一次蛇人外出,被一条大蛇追赶,回头看发现蛇头顶有个红点,认出是自己养过的二青。蛇人放出箱子里的小青,两条蛇“交缠如饴糖状”。蛇人将两条蛇一起放走,之后再没听到二青追赶吓人的闲言碎语。

还有一篇《蛰蛇》,写出了蛇的神奇。一私塾挨近野外,厕所紧靠石壁。有个书童如厕很长时间不见出来,先生去看,惊奇不已。只见书童“起空中二三尺,倏起倏坠,移时不动”。原来,“壁缝中一蛇,昂首大于盆,吸气而上”。真是奇观!蒲松龄笔下的蛇多种多样,篇篇精彩。

在升龙皇城体验越南春节 在升龙皇城体验越南春节

从1月20日(腊月二十一)至2月6日(正月初九),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喜迎春节活动在升龙皇城举行。

新春降临白龙尾岛军民 新春降临白龙尾岛军民

题为“边疆之春-海岛春节”活动有助于及时鼓励岛屿政府及居民、驻扎在岛县各机关和武装力量,传递大陆对岛县军民的深切关心和情感。

相关新闻

新闻

越南文化空间在中国广东国际书展留下深刻印象

越南文化空间在中国广东国际书展留下深刻印象

在中国广东广州举行的国际书展“南国书香节2025——阅·世界”上,越南馆前长长的参观队伍,生动展现了越南文化对当地民众和国际友人的吸引力。
越南展示人权与宗教信仰自由成果及民族文化遗产

越南展示人权与宗教信仰自由成果及民族文化遗产

越南政府人权指导委员会常设机构办公室与岘港市人民委员会8月15日在会安坊联合举办了“民族——信仰与遗产”图片展,展现越南在人权保障和宗教信仰自由领域的成果及民族文化多样性。
《越南——记忆之旅》摄影集致敬国庆八十周年

《越南——记忆之旅》摄影集致敬国庆八十周年

越法双语摄影集《越南——记忆之旅》在巴黎正式发布,以艺术影像再现越南历史与日常之美。该作品不仅是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更是对越南80周年光辉历程的深情致敬。
越南推出国庆80周年成就展专题旅游线路

越南推出国庆80周年成就展专题旅游线路

为庆祝越南国庆80周年,河内将于8月28日至9月5日举办“独立—自由—幸福80年征程”国家成就展,免费向公众开放。展览将集中展示越南在多个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并配套丰富的文化活动与交通保障措施。
越南饮食文化展台在中国香港书展吸引众多参观者

越南饮食文化展台在中国香港书展吸引众多参观者

越南驻香港澳门总领事馆在香港书展上设立的展台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前来了解越南的旅游目的地及饮食文化。
为传播越南传统价值与文化特色贡献力量

为传播越南传统价值与文化特色贡献力量

近日,在加拿大最热闹的城市之一多伦多,一场多元文化活动得以举行。其中,当地越南社群选择了茶艺表演并带来了月琴茶桌——一个象征着越南艺术与传统交融的符号,为这座多元民族城市增添了别样的文化色彩。
越南作家在中国推介文化书籍

越南作家在中国推介文化书籍

《白云生处有人家》的作者杜光俊煌,作为主要嘉宾出席了在中国崇左市举办的“同赏翰墨雅韵 共奏文明乐章”2025年崇左市跨国阅读和书法大会。
讲述河内美食记忆的越南图书在中国受肯定

讲述河内美食记忆的越南图书在中国受肯定

以河内饮食为题材、融合记忆与研究的《河内人:旧时饮食杂记》在中国受到热烈欢迎,成为越中文化交流中的一道温暖纽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