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的复兴
大力推广越印民间艺术、饮食文化 吸引印度游客 河内近郊古亭,被誉为16世纪民间艺术博物馆 |
木偶村的故事
如果过去,桃淑水上木偶戏村(河内东英县瑞林乡)的艺术家每年只在节日和文化交流活动中表演几次,那么现在,这已经是日常工作了。
水上木偶艺人总是要提早安排,忙的人会安排替补人员表演。有时也会有不定期的表演。因为现在,桃淑水上木偶戏村在接待游客方面逐渐“专业化”。
除提供表演服务外,桃淑水上木偶戏村还提供午餐,带游客参观遗迹和村庄景观。游客还可以体验制作木偶、购买木偶作为纪念品等。
目前桃淑水上木偶戏村在接待游客方面逐渐“专业化”。
桃淑水上木偶戏村已有约300年的历史。木偶村也经历过“沉浮”的时期,尤其是战争时期,演出中断,木偶逐渐消失,很多艺人也去世了。自2000年代初以来,桃淑水上木偶戏村逐渐复兴,特别是在这里修建了称作“水亭”的小屋作为表演场所。
桃淑水上木偶舞台总是吸引着众多游客。 |
大约15年前,有一群年轻人想到创新木偶村的活动。如果一年只演出几次,艺术家就不会坚持这个职业,年轻人也不会愿意从事这个职业。那天的“年轻人”建立了网站,在网上推广了木偶村。他们还提出建议,让老年人接受这些变化,特别是“重组”表演节目以服务旅游业,然后来到旅游企业推荐产品。不少企业没想到乡村里还有一个木偶村“搞旅游”。
第一批游客的到来令村民和木偶艺术家感到惊讶。但后来,他们渐渐习惯了迎接游客。 “搞旅游”逐渐变得更有条理、更专业。不仅用越南语主持节目,而且录制了英语,以便国际游客可以更清楚地体验越南村庄的艺术。
那时的“年轻人”现在都40多岁和50多岁了,阮世议先生就是其中之一。曾经担任木偶戏团团长,但现在他又回到了经营工作。
他分享说:“创新思维和做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看到木偶戏村表演得好,各级、各部门都更加关心。桃淑水上木偶戏成为东英县的“典范”,因此,我们基础设施和遗迹得以投资修复,以更好地保护和弘扬传统艺术。河内市出台《首都文化产业发展决议》以来,我们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目前,村里有很多年轻人学习木偶表演。”
多种民间演唱类型的复兴
据河内市文化体育局的统计结果显示,河内市拥有179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表演艺术类型很多。随着2008年首都河内行政地界的扩大,河内拥有数百种传统表演艺术形式,如盲歌、筹歌、水上木偶、地上木偶,船上嘲剧、军鼓调、“姑娘打鼓”之舞、隘嫪歌舞等。
传统表演艺术具有独特的价值和跨越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历史,是无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升龙——河内文化的“灵魂”。
上莫筹歌教坊年轻艺术家在舞台上表演。 |
其中,许多类型是河内独有的,如:朝曲村(清池县)的“姑娘打鼓”之舞、隘嫪歌舞(龙边郡福利坊)、船上嘲剧(丹凤县新会乡)、猶唱(国威县猎雪乡)
然而,与大多数其他文化遗产一样,多种民间演唱类型都有一个“共同点”:困难重重、受到战争的负面影响;当国家和平统一时,由于国家经济困难,仍然面临灭亡的风险。直到国家开放、经济发展,各种民间演唱类型才逐渐复兴。
这一振兴进程与城市的政策主张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是河内市委关于文化发展,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建设优雅文明河内人的第6号计划(以前是第4号计划)。保护和弘扬文化遗产价值是第6号计划最重要的内容。该市政府责成文化部门和各地方制定具体的计划。这是多种民间演唱类型复兴和发展的基础。
隘嫪歌舞是仅在荣圣庙会(嘉林县扶董村)举行的传统仪式,由隘嫪坊(嘉林县会舍村,现龙边郡福利坊)人们表演。
据传,这是荣圣回天后,为了减轻他母亲的悲伤而进行的歌舞。在荣圣庙会期间,隘嫪坊演出了许多歌曲,包括:进庙献礼的歌曲、上庙的祭歌、圣母庙的祭歌、史诗歌、巡游歌、下田歌、钓鱼歌、竹子歌、猎虎歌、凯旋归庙歌。
隘嫪歌舞一度几乎“解散”,因为荣圣庙会许多年没有举办,只剩下少数艺术家煞费苦心地保存着这些老歌。
隘嫪歌舞一度几乎“解散”,因为荣圣庙会许多年没有举办,只剩下少数艺术家煞费苦心地保存着这些老歌。当荣圣庙会重新举办时,隘嫪坊的艺术家们重新聚集,但许多曲调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因为这些曲调主要是通过口耳相传保存的。
面对这一现实,河内市文化体育局和越南民间文艺协会同艺术家们配合,收集歌曲和舞蹈。收集到相当完整的歌舞将被转交给地方人民。一个重大变化是,隘嫪歌舞不再仅仅在荣圣庙会期间演出,现在也在会舍村庄节日中表演。这项活动帮助人民更加紧密地与家乡的文化遗产联系起来,并增进了对其的理解。
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其他许多民间遗产形式上。艺术家的热情与城市的支持政策相结合,将助推民间演唱形式复兴。那是丹凤的船上嘲剧、国崴的猶唱,在怀德、东英等各地的歌筹教坊中的“咔、咚”声音等。
朝曲的姑娘打鼓舞蹈。 |
鼓唱几乎被遗忘,但现在在福寿、常信等各县大力复兴。常信县庆河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庆河乡军鼓唱俱乐部主任黎文巴分享称,得益于市各级行业的关照和早日参与,庆河乡军鼓唱已“复活”,300多首不同旋律、古歌词的歌曲得到保护与流传下来,日益有更多人唱军鼓调。庆河乡共有4名艺术家荣获优秀艺术家称号。
河内市举行了多项文化、艺术节目,大节日,以向公众介绍民间演唱形式。最为突出的有:创新设计节、河内旅游节、河内秋季节等。
面向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市区日益出现越来越多服务于公众的民间演唱艺术节目。
还剑湖和河内古街的步行空间中有“古街音乐故事”活动(坐落在陶维慈街50号的古街文化交流中心),或在户外舞台上演出盲歌、各类民间艺术形式等。
特别是,在国威县巡州旅游区演出的《北部精华》实景剧通过将介绍日常生活之美与传统艺术形式相结合,该活动提升了城市民间表演艺术的水平。此外,还有河内盲唱艺术家小组、升龙、泰河、泸溪等筹歌教访。
这标志着河内市民间表演艺术的复兴,并表明了展开河内市市委关于2021-2025年阶段,2030年定向,2045年愿景的首都文化产业发展的第09-NQ/TU决议的初步成果。
河内国家大学跨学科系教师阮秋水博士强调,为了让传统艺术表演更贴近游客,组织单位需要加强与旅游业的联系。诸如,河内随上随下巴士之旅可以实现对接并开发游览唐林古村和观看《北部精髓》实景剧的一日游旅程,河内共有15个夜间旅游产品,如果各方合作开发,游客将有更多机会体验传统演艺,并将演艺产品纳入服务于客人的旅游线路。
但是,在开发和发挥价值之前,确定保护仍然是根本。为了全面支持艺术家们,2022年河内市人民议会颁发了第23号决议,规定对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人民艺术家、优秀艺术家、模范艺术家和俱乐部的支持和待遇制度。各行业、地方已快速展开该决议,并初步鼓励艺术家们保护遗产。
河内市文化体育局遗产管理处副处长裴氏香水表示“模范俱乐部在成立时获得5000万越盾用于购买设备和道具,年度运营支持资金为2000万越盾。该市还制定了对参与实践、演出、传教、保护、发挥遗产价值的艺术家、遗产管理者的制度。不再像以前那样为了爱国精神而教学,现在艺术家教学也得到资金支持。这是艺术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俱乐部发挥好其在保护与发挥遗产价值的作用的便利因素”。
河内近郊古亭,被誉为16世纪民间艺术博物馆 西腾亭(Đình Tây Đằng)位于河内市巴维县,是一处木制建筑遗产,也是越南北部地区六大具有代表性的村亭之一。 |
越南磨漆民间艺术将申请列入UNESCO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政府副总理武德儋日前责成越南有关部门建立档案,递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越南磨漆民间艺术申请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