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新时代经贸合作

08:06 | 26/02/2025

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格局下,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正步入新时代,有望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加强广宁(越南)—广西(中国)医疗合作 加强老街省(越南)与红河州(中国)合作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

据中国《当代世界》杂志报道,当前全球经济日益碎片化,经济全球化遭遇诸多阻碍,面临逆流或退步的重大挑战。因此,中国需明确影响中国—东盟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推动传统双边经贸合作方式转型升级;完善和创新经贸合作机制;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此外,还需加快培育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劳动分工体系的重塑;提升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风险防范能力,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24年前11个月,中国—东盟双边贸易总额达8850亿美元,同比增长7.2%。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24年前11个月,中国—东盟双边贸易总额达8850亿美元,同比增长7.2%。

第一,推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由量变转向质变。长期以来,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主要依赖于数量增长。双边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得益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削减,双边贸易、相互投资以及经济技术合作的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并持续深化。在新的国际和地区形势下,应加快推进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方式的转变,从单纯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加强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增强区域经贸合作的综合竞争力。

此外,中国—东盟经贸合作需更加注重提升进出口贸易质量,稳定并创新区域生产和供应链,强化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投资协同,以及推进外资企业的本土化发展。

第二,加快中国—东盟区域互联互通及新兴产业合作。除中国—东盟共同声明外,双方还需加强区域公路、海运及航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推进中泰铁路、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建设,并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进度。

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已贯通老挝、泰国和马来西亚,下一步需逐步推动中越铁路互联互通,并向其他东盟国家拓展,以降低物流成本。此外,中国与东盟各国工业化发展阶段不同,双方产业合作互补性强。在现有合作基础上,中国应积极参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拓展新兴产业领域的互利合作,逐步加强纺织、建材、轻工业、加工制造等传统行业合作,同时积极参与数字基础设施、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合作。

此外,应支持东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鼓励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领域企业在东盟国家投资建厂,拓展可再生能源市场,打造中国品牌并形成区域集群效应;同时鼓励和支持东盟国家民生项目建设,持续为当地人民创造福祉。

境外投资企业本土化

第三,继续维护区域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基础是由跨国企业主导、以中间产品贸易为核心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西方国家大力推动全球价值链重构,对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基础造成了显著影响。在全球价值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一方面应有效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升级的供应链连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原产地累积规则,稳定现有区域产业链与供应链;另一方面,依托对外经贸合作区及现有产业园区,逐步有计划地构建由中国企业主导的中国—东盟区域价值链。

第四,扩大和深化区域制度型开放。 以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及RCEP实施为契机,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区域内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的衔接与兼容;逐步推进面向东盟国家的自主开放与单边开放,在农业、制造业、海洋渔业、旅游业、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金融业等领域,按照先易后难原则制定单边开放政策;稳步建设广泛的对东盟单边开放渠道与平台,打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区域营商环境;逐步削减区域非关税壁垒,推进与东盟国家的“单一窗口”合作交流,试点“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能联通”合作,进一步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

第五,加快中国境外投资企业本土化进程。 境外投资企业本土化涵盖核心竞争力本土化、管理本土化、用工本土化及利益本土化等方面。尽管中国企业在东盟的本土化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长远挑战。中国企业需深入研究东盟市场需求变化,强化对东盟投资可行性的分析,并加强核心关键技术安全保障;在东盟的大型投资项目需注意部分国家已实施的全球最低企业税规则;通过提升产品质量与品牌意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合规经营,避免中资企业间的无序竞争。

在全球价值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高质量发展也将面临新挑战。快速重构的全球价值链可能削弱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基础。随着国际产业分工深化,西方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已迅速形成。当前,全球价值链由北美、欧盟和东亚三大板块构成,中国、美国、德国及日本为四大制造中心,东盟则成为全球价值链的重要环节。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中,基于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双边贸易主要依赖中间产品贸易(占贸易总额60%以上),而这些中间产品贸易又主要源自跨国公司的全球价值链体系。

东盟-中国携手推动经贸与安全合作 东盟-中国携手推动经贸与安全合作

东盟高官磋商在中国宁波举行,重点讨论东盟—中国合作方向,并为2025年领导人会议做准备。双方高度评价双边关系,强调政治安全合作、经济一体化及绿色发展,推动FTA 3.0和RCEP落实,并就东海等区域问题交换意见。

东盟与中国学者共话未来合作 东盟与中国学者共话未来合作

2月21日,由中国-东盟中心(ACC)和马来西亚驻华大使馆共同主办的“东盟-中国关系高层研讨会”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

相关新闻

新闻

AI时代:中国东盟媒体的机遇与挑战

AI时代:中国东盟媒体的机遇与挑战

8月27日,中国广西举办“中国—东盟媒体人对话AI时代”活动,吸引了中国及东盟多国媒体代表和专家参与。此次对话旨在探讨人工智能如何驱动媒体创新发展,并加强中国与东盟在AI和媒体领域的合作,共同构建智能传播生态。
澜湄合作第十次外长会强调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水资源管理

澜湄合作第十次外长会强调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水资源管理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十次外长会15日在云南昆明举行,六国外长回顾十年合作成果并规划未来十年方向。越南副总理兼外长裴青山提出三大战略重点,强调互联互通、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东盟支持柬泰通过对话化解边界争端

东盟支持柬泰通过对话化解边界争端

东盟各国外长联合呼吁柬埔寨与泰国以和平方式全面履行停火协议,并在国际法与区域合作框架下解决争端。两国正筹备特别会议以推进边界问题的协调。
广西AI超级联赛:智能大桥促进中国-东盟科技合作。

广西AI超级联赛:智能大桥促进中国-东盟科技合作。

2025 AI赋能千行百业超级联赛近日在中国南宁正式启动,聚焦“广西AI、中国AI、东盟AI”主题,旨在打造跨区域、跨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创新生态,促进AI深度赋能实体经济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中国—东盟合作聚焦新动能

中国—东盟合作聚焦新动能

6月19日,中国与东盟在雅加达联合主办论坛,聚焦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新兴产业合作。该论坛旨在为双方关系注入新动能,并将建设更紧密共同体的愿景转化为具体行动与机遇,以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秸秆变木材:越南创新项目伦敦夺魁

秸秆变木材:越南创新项目伦敦夺魁

近日,在伦敦举行的2025年“越南全球企业”创业大赛总决赛上,越南团队的“秸秆人造木”环保项目凭借其创新理念与应用价值,从近150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并摘得桂冠。该赛事旨在为越南青年创新创业搭建全球化平台,通过推广绿色科技,向世界展示越南新一代企业家的智慧与担当。
中国-东盟进出口额在2025年前5个月达到4200亿美元

中国-东盟进出口额在2025年前5个月达到4200亿美元

2025年前5个月,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额均有所增长,总额达到4200亿美元。
东盟—中国—海合会:多极经济的新支柱

东盟—中国—海合会:多极经济的新支柱

东盟、海合会(GCC)与中国的伙伴关系通过构建新供应链,为多样化贸易带来新机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