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与中国将举办多项活动促进人文交流与文化合作

21:08 | 14/02/2025

根据东盟秘书处的消息,2025年是东盟-中国人文交流年,多个项目和活动将在东盟成员国和中国举行,以促进文化对接和人民交流。
东盟十国入境西双版纳免签 促进中国-东盟旅游合作 广东—东盟产业园联盟成立 共促区域合作
中国提出中国与东盟合作新倡议
第31次中国—东盟高官磋商在中国浙江宁波举行

中国已公布推动该国与东盟在航海、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绿色经济、妇幼保健和环保等重要领域合作的新倡议,旨在加强双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据越通社驻亚洲记者报道,2月13日,第31次中国—东盟高官磋商在中国浙江宁波举行。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和马来西亚外交部秘书长、东盟事务高官阿姆兰(Amran Mohamed Zin共)共同主持会议。中方强调了构建东盟共同体的努力和东盟在地区问题中扮演作用的支持,强调该国对与东盟关系的优先是周边外交的一部分。

双方官员已审议了2021-2025年中国-东盟行动计划,指出实施该计划的最后一年内取得的巨大成果。会议还指出中国与东盟在2025年的合作目标,包括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2026-2030年阶段新行动计划,成立中国-东盟旅游部长会议等。

高官们还就地区和国际安全的紧迫问题交换意见,如恐怖、人口贩运、毒品滥用、网络犯罪等,强调了加强该领域的合作需求。

东盟其他国家高官或代表和东盟副秘书长出席会议,东帝汶以东盟观察员身份与会。

根据东盟秘书处的消息,2025年是东盟-中国人文交流年,多个项目和活动将在东盟成员国和中国举行,以促进文化对接和人民交流。

东盟秘书处指出,东盟与中国正在继续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合作,重点领域包括贸易与投资、绿色经济、互联互通、数字生态系统、清洁能源、农业与粮食安全、文化与旅游等。

世界市长对话:南宁搭建中国—东盟友谊桥梁 世界市长对话:南宁搭建中国—东盟友谊桥梁

1月16日,“世界市长对话·南宁”活动开幕,来自8国12城代表共同探讨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发布《南宁倡议》,签署14个项目,深化城市间交流与区域协作。

通过2025年VCEA能源博览会加强越南-中国-东盟能源合作 通过2025年VCEA能源博览会加强越南-中国-东盟能源合作

越南-中国-东盟国际能源论坛暨展览会(VCEA EXPO 2025)是由越南能源协会 (VEA) 与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CSEE)、东盟能源中心 (ACE) 联合主办的唯一能源专业盛会,将于2025年4月24日至26日在河内市还剑郡陈兴道街91号河内国际会议中心 (ICE Hanoi) 举行。

相关新闻

新闻

马来西亚总理:东盟的力量在于坚持不懈并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马来西亚总理:东盟的力量在于坚持不懈并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8日,东盟投资会议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这是第12届东盟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AFMGM)框架内的首个会议。
中国就关税战升级期间赴美旅游发出警示

中国就关税战升级期间赴美旅游发出警示

在中美经贸紧张和安全风险上升背景下,中国提醒公民警惕赴美留学和旅游风险,特别是前往俄亥俄州。
2025年雄王祭祖日:寻根之旅

2025年雄王祭祖日:寻根之旅

每年农历三月初十,数百万越南人和旅居海外越南同胞都返回祖地。这是每个越南人缅怀和感谢雄王开山凿石、扩大疆土、建立越南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文郎国家的丰功伟绩的良好机会。
中国反对美国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

中国反对美国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

美国东部时间4月2日,美方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3日表示,中国工商界对此深表遗憾、坚决反对。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对等关税将针对所有国家'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对等关税将针对所有国家'

尽管几天前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还暗示可能会缩小关税计划的规模,但他仍在继续调整与关税相关的声明。
越南领导人就泰国和缅甸发生地震向两国致慰问电

越南领导人就泰国和缅甸发生地震向两国致慰问电

3月28日,越南领导人已就泰国和缅甸发生严重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向泰国和缅甸两国领导人致慰问电。
第三届“澜湄印象”短视频大赛启动

第三届“澜湄印象”短视频大赛启动

第三届“澜湄印象”短视频大赛正式启动,面向澜湄六国征集原创短视频作品,邀请创作者用光影讲述澜湄故事,展现流域沿岸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魅力。作为澜湄合作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本次大赛致力于搭建文化交流平台,促进民心相通,让世界看见一个真实、生动、多彩的澜湄。
博鳌亚洲论坛2025:共促区域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博鳌亚洲论坛2025:共促区域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在海南召开,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位代表出席,聚焦全球挑战与亚洲未来。中国副总理丁薛祥强调加强合作、共建亚洲家园,并发布两份亚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报告。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