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盟产业园联盟成立 共促区域合作
广东—东盟产业园国际合作联盟在湛江成立,东盟多国产业园区积极参与,推动双向投资与跨境产业合作。本次大会促成6个项目签约,计划投资19.2亿元。
越中贸易关系持续突破 迎来新机遇 范明政总理:加快推进连接中国的铁路项目建设 |
2月7日,广东—东盟产业园国际合作联盟暨湛江临港经济区联合招商大会在湛江市举办。
来自东盟国家驻穗总领事馆、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广东省商务及贸促部门官员,以及广东—东盟产业园国际合作联盟成员园区、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代表齐聚。
![]() |
本次活动以“合作共发展,携手创未来”为主题,就推动广东—东盟产业园区国际合作、企业双向投资、产业链跨境协同发展等方面进行形势分析、案例分享、深度探讨,并深入湛江临港经济区的广东奋勇东盟产业园、雷州经济开发区实地调研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实践情况,促成签约项目6个,计划投资额约19.2亿元人民币。
湛江市作为广东对接东盟的桥头堡,拥有广东省唯一的东盟产业园——广东奋勇东盟产业园,具备与东盟国家开展产业合作的良好条件,区位优势明显。
2024年2月,为促进产业园区之间的国际合作,共建双循环发展的经贸合作区,广东奋勇东盟产业园与中国·越南(深圳—海防)经贸合作区共同发起成立广东—东盟产业园国际合作联盟,越南、印尼、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的产业园区纷纷响应加入。
2024年11月,广东省政府批准设立湛江临港经济区,涵盖广东奋勇东盟产业园、雷州经济开发区,湛江面向东南亚开展对外经贸合作载体进一步扩大。
据了解,广东—东盟产业园国际合作联盟成员园区内,以“湛江制造基地+东盟加工基地”方式布局发展的企业,可兼顾好国内外市场。本次联合招商大会上,随着泰国金池工业园的加入,该联盟成员园区增至10个,进一步扩大了跨境产业合作“朋友圈”。
![]() 十年来首次,越南香蕉超越菲律宾,成为中国最大香蕉供应国,占据该国进口市场近41%的份额。 |
![]() 2月5日上午,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主持召开2025年1月政府例行会议,就多项重要议题进行讨论。 |
新闻

承前启后:中国桂林南溪山医院与越南友谊的时代回响
值此越南国庆80周年之际,应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的邀请,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党委书记柳宏林赴越南,共襄盛举。8月31号,柳宏林书记接受了《时代》杂志记者的采访,深情回顾了南溪山医院与越南人民之间源远流长的深厚情谊,并展望了未来两国在医疗卫生领域乃至青年交流合作的光明前景。

原桂林南溪山医院护士卢静如:难忘的岁月与不变的越中情谊
今年是越南国庆80周年,值此盛大庆典之际,应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的邀请,原桂林南溪山医院护士卢静如女士来访越南。卢女士曾于越南抗美救国战争期间,在桂林南溪山医院参与救治越南伤病员,为越中友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近日,《时代》杂志记者有幸对卢静如女士进行了专访,听她讲述那段难忘的岁月,以及对越中关系未来的展望。

越中高层会晤:深化战略互信,共促发展繁荣
8月31日,越南总理范明政在天津会见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双方肯定了越中关系的积极进展,并就加强政治互信、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等多个领域达成共识,同时管控分歧,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

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会见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
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8月31日在河内会见了于2025年8月31日至9月2日对越南进行正式访问,出席越南八月革命暨九·二国庆80周年庆典,并共同主持越南国会与中国全国人大合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

范明政总理会见中国企业:深化务实合作,共促发展新篇
8月31日上午,越南总理范明政在天津与中国多家能源、基建、电动车及银行等领域一流企业领导举行工作会谈,旨在梳理此前合作进展并确定未来方向。范明政总理在会谈中积极推动中国企业在越南能源生态系统、绿色交通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资与技术转让,并承诺为中资企业提供最大便利,以实现互利共赢,助力越南经济可持续发展。

范明政总理慰问在华越南侨胞:心系祖国,共筑越中友谊
8月31日上午,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在天津亲切会见了旅居中国的越南人社群,转达苏林总书记及党和国家领导的问候,并肯定了侨胞们在国家发展和越中关系中的重要贡献。范明政总理强调党和国家始终关心侨胞,希望大家为身为越南人而自豪,为越中友谊添砖加瓦。

邕越同心,友谊长青:中越民间公益交流活动在河内温馨举行
近日,一场充满温情的中越民间公益交流活动在越南河内顺利举行。来自中国南宁市星期六爱心公益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与越南相关机构携手,共同为当地养老院的老人及社区居民送去关爱与温暖,谱写了新时代中越友谊的美好篇章。

九·二学校:桂林山水间铸就的越中友谊丰碑
今年恰逢越南国庆80周年,当我们回望历史的长河,在广西桂林的山水之间,一段特殊的友谊故事在岁月的洗礼中愈发光彩夺目。这里,曾是越南“九·二”学校所在地,培养了万余名越南优秀人才,见证了越中两国人民患难与共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