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龙皇城:历史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双重交融
河内展出200幅关于北京著名古园的照片 越南河内升龙文化遗产展览亮相中国 |
世界文化遗产升龙皇城中心区是多个世纪从南方过来,第一个建筑工程就是旗台,人们常称其为河内旗台。这是主中轴线南端起点的地方。
旗台建于阮朝时期,由三层和一根柱组成。这是悬挂旗帜的地方,也是天文台。旗台规模雄伟,高33.4米,若算上旗杆则为41.4米。
升龙皇城 |
从这里出发,沿着“御道”前往端门。端门也称为南门,是另一个巨大的建筑工程,由五个大门组成。升龙皇城的中心是敬天殿,这是皇帝接见各国大臣和使节的地方。这是多个世纪以来大越最重要的权力中心。敬天殿已不复存在,但黎初朝制作的双石龙阶仍保存完好。
大越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这里是古代君主朝廷讨论和发布国家重大决策的地方,见证了抗击外来侵略战争的风风雨雨,汇聚了民族建筑与美术的精髓等。古代建筑工程,升龙皇城的建筑遗迹和考古文物是升龙-河内乃至越南的无价骄傲。
1009年李太祖在华闾首都(今宁平省)即位,开启了李朝。当时,华闾是丁朝和前黎朝的首都。华闾地势险要,四面环山,便于防御。
但当他即位后,他意识到华闾土地崎岖且狭窄已不再适合作为一个和平国家的首都。李太祖即位一年后,颁布了《迁都诏》。在这份历史文献中,李太祖明确提出了“定都于中心,谋大业,谋子孙后代”的愿望,以求“福气长久,风俗昌盛” 。
《迁都诏》颁布,全体上下一致同意将国都由华闾迁到大罗。
庚戌年(1010年)秋天,李太祖及其官员开始迁都大罗。
旧史记载,迁都团刚到大罗,国王就看到一条金龙飞上天空的景象,决定将这片土地命名为升龙(龙飞上天)。从此,升龙正式成为独立、统一国家的首都;尽管经历了各朝代的兴衰,但升龙继续作为陈、黎、莫、黎中兴等朝代的首都。
在升龙皇城举行的文化活动。 |
李朝迁都升龙,开始进行首都建设工程。升龙由两部分组成:皇城是国王和王室的住所,也是举办重要朝仪的地方;全部朝廷 - 封建国家的首脑机关都集中在这里,即今巴亭郡。其中,朝廷举行重要朝仪的地方被称为乾元殿(以后改为天安殿、敬天殿)。皇城外是住宅区。整个地区被一座大城堡包围,称为大罗或罗城。
通过对升龙都城的规划,包括上述两个区域,李朝奠定了升龙都城未来多个世纪的基本结构基础。历朝历代皇城的面积和规模都发生了变化,许多工程因战争或时间而被毁坏,但总体空间几个世纪以来没有太大变化。
除了陈朝和胡朝末期的短暂时期首都迁至清化外,升龙几乎连续八个世纪作为首都。直到19世纪初,阮朝在顺化建都,升龙不再是国家首都。升龙皇城发生巨大变化。大诗人阮攸出使清朝之前,从首都顺化来到升龙,写下了两首描写“古都”升龙的诗篇。其中有这样句话:
“千年宫殿成官道,
一片新城无故宫。”
尽管经历了历史的巨大变迁,许多工程被毁,升龙皇城仍保留着许多巨大建筑。
升龙皇城沿南北轴线而建,正门朝南。中间的轴线被称为“神道”或“御道”轴线(国王的道路)。
升龙皇城的中心是敬天殿——皇帝接见各国大臣和使节的地方。这是多个世纪以来大越最重要的权力中心。敬天殿已不复存在,但黎初朝制作的双石龙阶仍保存完好。
古代皇城中仍然存在的最后一个重要项目是位于潘廷逢街的正北门。这是一座大门,朝北。门身上还留有19世纪末法国殖民者进攻河内城时发射的两枚大炮弹的痕迹。
除了封建建筑工程外,升龙皇城还保留了许多法国时代的建筑和抗美战争时期建造的工程。其中最特别的是D67房屋和隧道。该项目全称是政治局和中央军委会议室。
由于美军猛烈袭击,为保证战时指挥部工作场所,国防部决定建设D67号房屋和隧道。
D67房屋和隧道遗迹内有中央政治局、中央军委会议室、武元甲大将办公室和文进勇大将办公室。与深9米地下室相连的建筑物结构坚固,可抵御炸弹。隧道共有上下三层楼梯。在这里,越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军委做出了许多重要决定,特别是召开会议就1975年春季胡志明战役、解放南方、 统一国家做出决定。
升龙皇城的中秋节活动:欣赏传统文化之美 在河内,题为“秋光闪烁”的中秋节趣味活动在河内升龙皇城中心遗产区举行。目的在于为小朋友们打造了一个独特的游乐场,给他们和游客带来更多的体验空间,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中秋节乃至河内的文化历史 |
再现许多独特风俗和宫廷礼仪的“昔日升龙端午节”活动 河内升龙遗产保护中心代表透露,在越南传统文化中,端午节被认为是由各朝代隆重举办的重要节日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