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龙乡那些挽留土锦手艺的巧手

21:45 | 27/05/2025

在(林同省丹龙县)达龙乡二村——这个曾以格贡村闻名的地方——织布机的声音每日依旧从四五位年长艺人、二十多名仍坚守这门手艺的妇女以及一群正在学习纺纱的年轻人手中,每天依然回荡着织布机的咔嗒声。人数不多,但他们坚韧不拔,正是这些人为土锦纺织——当地各民族同胞独特的文化遗产——守护着最后的脉搏,心中怀揣着一个默默的信念:只要还有人守护着这星星之火,这门手艺就不会消失。
越南隆安省与中国青海省携手合作共谋发展 越中携手推动人工智能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

格贡村的“守火人”

年届八旬的吉尔·格博(Cil K’Pop)老奶奶,是达龙乡二村的村民,她依然辛勤地坐在织布机旁。尽管年事已高,她仍坚持向子孙和村里的妇女传授技艺,期盼着“手艺的火种”不会熄灭。

吉尔·格博(Cil K’Pop)老奶奶,格贡村(làng K’Tung)土锦纺织技艺的“守火人”。
吉尔·格博(Cil K’Pop)老奶奶,格贡村(làng K’Tung)土锦纺织技艺的“守火人”。

五月下旬的一个清晨,在老奶奶简陋的屋子里,大约十卷五彩丝线整齐地堆放在屋檐下。她那双瘦削却灵巧的手熟练地穿梭,将一根根丝线编织、勾连。仅约二十分钟后,原本零散的丝线就变成了一幅色彩斑斓、如彩虹般绚丽的图案。老奶奶一边织布,一边和女儿谈论着图案创作的技巧——这正是赋予格贡土锦独特之美的灵魂所在。

坐在母亲身旁的是吉尔·格博老奶奶的女儿,44岁的吉尔·格芳(Cil K’Phang)大姐,她在织布机旁的操作快捷而娴熟。织布机由大约十根固定绷紧的木条构成,每一次织布动作都要求有力而果断,以确保布料的紧密度,同时在穿线、配色和创作花纹——那些被当地人称为“迪亚”(tía)的图案时,又必须十分灵巧。那些Z字形、相互连接的“迪亚”线条,不仅反映了日常生活,也是社群团结精神的象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地格贺-基尔(Cơ Ho – Chil)族人在花纹和配色方面的特色依然保持着纯粹性,未曾混杂。

谈及土锦纺织技艺,吉尔·格博老奶奶兴致勃勃地回忆道:“我十一二岁就开始学织布了,一边自己摸索,一边听母亲和祖母悉心指教。与织布机相伴七十余载,起初只是为家人织布。后来,村里妇女有需求了,我便开始向乡亲们传授技艺。虽然辛苦,但我还是把手艺教给了女儿,并时常叮嘱她:一定要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不仅是女儿,吉尔·格博老奶奶的孙辈也在传承这门技艺。她的外孙女——吉尔·格芳大姐的四女儿——目前已熟练掌握了基本的织布技巧,能够亲手织出虽然图案尚不复杂,但足以温暖守护这门手艺的老匠人心的布匹。

在社群努力下复兴

格贡村的土锦纺织业曾一度繁荣发展,产品种类繁多,如上衣、裙子、缠腰布、壁挂、挎包、披肩、桌布等。然而,如今这已不再是主要的谋生手段。村里的妇女们仅在农闲时节,即咖啡、腰果、榴莲收获季之后,才抽空织布。

基础设施依然有限,产品主要仅满足家庭需求,这使得该手艺面临失传的危机。

吉尔·格芳(Cil K’Phang)大姐穿梭织土锦。
吉尔·格芳(Cil K’Phang)大姐穿梭织土锦。

为改变这一现状,达龙乡妇女联合会推行了“土锦纺织”合作社模式。据妇联代表介绍,该模式不仅有助于恢复格贺-基尔族人的传统文化特色,也为妇女增加了收入,逐步创造了可持续的生计。待从(林同省) lạc Dương 通往丹龙的722号公路竣工后,该模式有望与社区旅游相结合,将土锦产品推向国内外游客。

达龙乡副主席良赫·哈塞普(Liêng Hót Ha Sép)先生在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表示:林同省人民委员会已颁布决定,承认达龙乡二村格贡村土锦纺织村达到传统手工艺村标准。这不仅具有精神意义,也为该村依照政府规定享受各项扶持政策提供了法律依据。

良赫·哈塞普先生还指出,目前达龙乡尚未开设集中的、规范的土锦纺织技艺传习班。生产仍处于零散状态,从业收入不高。要复兴手工艺村尚需时日,但可贵的是民众与政府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纺织业不仅是生计,更是需要守护的文化遗产。

恢复和发展达龙乡的土锦纺织业,不仅能在农闲时为少数民族同胞带来收入,还有助于保护那些面临被遗忘危机的独特传统文化价值。这是像吉尔·格博老奶奶这样的艺人们的忧思,是政府和社区的努力,也是从事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者们的期盼。

守护手艺——亦是守护村庄的灵魂。

维护和传承传统薄米饼业手工艺村的文化价值 维护和传承传统薄米饼业手工艺村的文化价值

芹苴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陶氏青翠说,顺兴薄米饼手工艺村是全市第一个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地方,这证明了这门手艺的悠久历史价值。多年来,这一传统手工艺行业为许多人创造了就业。

山同美术雕塑手艺村:千年闪耀清华 山同美术雕塑手艺村:千年闪耀清华

经过一千多年的创立和发展,河内坏德县的木雕为创造越南民族独特的文化价值做出了贡献。

相关新闻

新闻

越南残障艺术家在新加坡展览留下创意印记

越南残障艺术家在新加坡展览留下创意印记

在越南艺术家的作品中,有用丝绸拼接而成的稻田和梯田画作,展现了东盟地区文化的多样性。开幕式上,一位自闭症艺术家的表演赢得了热烈掌声。
提升对外工作和国际融合的效率

提升对外工作和国际融合的效率

提升对外工作和国际融合的效率是重要任务之一,有助于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防安全。
越南在联合国强调需促进女性在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作用

越南在联合国强调需促进女性在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作用

在9月9日至10日于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联合国妇女署执行局会议上,越南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杜雄越大使发言强调,越南承诺与国际伙伴合作,确保妇女和女童不被落下,特别是在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
越南重申对联合国维和行动未来的承诺

越南重申对联合国维和行动未来的承诺

9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根据2025年9月安理会轮值主席国韩国的倡议,与丹麦和巴基斯坦联合举行了以“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未来”为主题的公开辩论会。
塞西尔·黎范:来自异乡游子的越法仁爱之桥

塞西尔·黎范:来自异乡游子的越法仁爱之桥

塞西尔·黎范女士出生于顺化,在芹苴长大,后定居法国,但她始终心系故乡。自1992年回到越南以来,她一直致力于孤儿院的建设,谱写了三十多年来持续不断的慈善之旅。
末世圣徒慈善协会 (LDSC) - 美国人民与越南人民之间的人道主义桥梁

末世圣徒慈善协会 (LDSC) - 美国人民与越南人民之间的人道主义桥梁

在过去的20年里,美国末世圣徒慈善协会 (LDSC) 已在越南实施了450多个项目,援助总价值超过1200万美元,为数十万民众改善生活做出了贡献。
安江省正式启用'阳光之屋' 为遭受暴力人提供支持

安江省正式启用'阳光之屋' 为遭受暴力人提供支持

“阳光之屋”模式由联合国人口基金(UNFPA)与安江省卫生厅合作,在“2021—2026年消除针对妇女和儿童暴力的项目”框架下实施,并获得澳大利亚外交与贸易部资助。
澳大利亚儿童基金会:297个项目 - 超过1.2万亿越南盾,为了越南儿童的未来

澳大利亚儿童基金会:297个项目 - 超过1.2万亿越南盾,为了越南儿童的未来

近30年在越南开展工作以来,澳大利亚儿童基金会已实施297个项目,总预算近7200万澳元,相当于超过1.2万亿越南盾。这些项目涵盖儿童保护、教育、医疗卫生、清洁饮水、生计等多个领域,为数百万儿童带来了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