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越中友谊,照料好中国烈士的“长眠”之地
越南-中国边境节日 越中两国人民友谊活动既热烈又深刻 |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瞻仰了桃美社的中国志愿军烈士陵园。这里的墓区打扫得很干净,淡淡的香烛气息营造出一种神圣的感觉。
74岁高龄住在北江省谅江县桃美社的杨光建先生仍然精神抖擞,身体健康。他皮肤红润,笑容灿烂,眼神慈祥,手脚飞快地扫落叶、修剪树木、清理这里的草地。从事守墓人这份工作时间已经26年了,杨先生一直认为这份工作是他从父亲那里继承的“机缘”。
杨光建先生在北江省谅江县桃美社的中国志愿军烈士陵园工作了26年。 |
他说:1997年年中,父亲因年老体弱,不得不辞去照看陵园的工作。当时我被指派接替他直到年底,让公社找到替代的人。然而,命运似乎想让我留在这里。公社还没有找到人,就让我继续守护。我自己和我的家人也意识到这份工作很有意义。之后我就再也不想离开了。因此,我自1998年起正式成为桃美社中国志愿军烈士陵园的守墓人。
对于杨先生来说,这份工作不算太累,但却需要勤奋、用心和有责任感。
他说,他的工作是管理、保护和照料陵园内的树木和其他设施,确保陵园始终干净、美丽、庄重;接待、引导和服务前来参观、瞻仰陵园的组织及个人。这些工作听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才发现是非常辛苦的。
“天气温和的时候还好,但是遇到炎热或者寒冷的天气时就非常难熬。尤其是七月的酷热天气,即使早出晚归,我的背心也总是被汗浸透。还有秋天的时候,虽然风很凉爽,但是落叶无数,有时甚至覆盖了整条小路”,杨先生说。
杨先生扫卫生。 |
由于地理距离的原因,中国烈士亲属不能经常来陵园上香。每年春节或7月27日烈士纪念日,杨先生经常与青年团成员、桃美社学生、北江省越中友好协会成员一起打扫陵园、上香、点烛致敬,并献花祭奠烈士的英灵。对于那些无名烈士的坟墓,杨先生也总是尽力悉心照料,让烈士得到一些安慰。
熊波大使率中国驻越南大使馆代表团祭拜桃美社中国志愿军烈士陵园。 |
他说: “由于语言不通,当中国亲属来拜访陵园时,我无法与他们进行太多交流。然而,只要看着他们的眼神,感受到他们握手时的温暖和说谢谢时的诚意,就会让我对工作更有了更多动力。2019年清明节时,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行动不便,走路时需要有人搀扶,但她仍然跟随队伍来到这里扫墓。到了亲人的坟前,她哭了很久。见到我,她紧紧握着我的手,说了几句中文,好像是想传达一个信息,似乎是在拜托我帮忙照顾亲人的坟墓。明白了她的意思,我也紧握着她的手,点头安抚,并表示我会尽全力完成我的工作。”
“尽管每月只有20万越南盾的工资,杨先生仍然向自己保证,他会坚持这份工作,直到身体不再允许为止。我不为工资而工作,也不是为了获得国家的补助,我只想照顾这些烈士的英灵。自从在这里工作以来,这些烈士们一直保佑我身体健康。”
这里还有一些中国烈士和专家的坟墓,由于连年的激烈战争,信息已经丢失,至今仍然无名。虽然没有亲人探望,但长期以来,杨先生和各地人民始终将这些烈士视为越南的朋友和恩人。
杨先生以及许多其他越南人民,特别是退伍军人,仍然定期上香、祈祷并怀着敬意修复这些坟墓。杨先生还希望更多的中国人能够了解有关陵园的信息,以便他们能够找到自己的亲人。
桃美社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北江省越中友好协会副主席阮泰盛(Nguyễn Thái Thịnh)先生在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表示,桃美社中国志愿军烈士陵园总面积近1公顷,有坟墓217座。这些陵墓建造坚固,覆盖着大理石,还有建筑墙壁、花坛系统,以确保生态环境。至今,陵园已经历了5次修建和修缮。特别是在2013年,陵园进行了全面升级,变得现代化、庄严整洁,一直维持至今。 桃美社中国志愿军烈士陵园不仅受到各级部门的关注,也经常受到北江省越中友好协会的关注。协会定期为年轻一代举办有关越中传统和友谊的教育,其有助于全省学生感谢为越南人民的独立和自由而牺牲的中国烈士。特别是,2022年,该协会与两家中国企业协调,为贫困家庭建设了6000万越南盾的住房,为加深当地人民与中国人民的感情做出了贡献。 然而,目前从区预算中扣除的守墓人的工资仍然较低(每个月20万越南盾),因此该社领导希望北江省当局创造财政条件,增加对守墓人的支持以及装修现在字母已经很模糊的墓地大门前的标牌”——桃美社人委会副主席说道。 |
北江省友好组织联合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阮德仲先生表示:北江省目前有2个中国烈士陵园,包括位于山洞县龙山社的20座坟墓以及位于谅江县桃美社的217 个坟墓。这里是抗战救国中国志愿军的墓地。 越南北江省中国友好协会确定将协会活动与发动群众关心和保护北江省中华烈士陵园的目标的宣传活动结合起来;特别欢迎和接待前来的瞻仰的使馆、企业、商人、退伍军人、烈士亲属代表团。这体现了越南人民饮水不忘源头、永远缅怀为之牺牲的英雄烈士的崇高国际精神。 |
珍贵系列照片:中国军事顾问团团长韦国清与越南 《时代杂志》向各位读者介绍韦国清上将之子韦肖毅先生向本报记者提供的韦国清的珍贵纪实照片。 |
越中文化认知上的相通性是培养两国人民友谊的宝贵财富 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接近,越南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许多相似的特征,特别是在文化认知方面。文化相通也是加强和推动越中两党、两国政府和人民关系日益深化的重要基础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