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民间外交

10:00 | 21/07/2023

在越南,民间外交——也称为第二渠道外交——通常被理解为非党或国家的对外活动,而是由人民,或者个人和社群,或人民组织直接进行的对外活动。
越马紧密合作为两国带来利益 落实好对外的任务 民间外交为国家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美国人民反对美国对越南北部发起了破坏性战争。
美国人民反对美国对越南北部发起的破坏性战争。

民间外交是什么?

据《越南民间外交活动》(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2003年编)一书介绍,“民间外交是指由各类群众团体、社会政治组织、行业和各阶层人民个人进行的不属于国家外交和政党外交的对外活动。”

在越南过去几十年的实践中,“从事”民间外交的对象不仅是各组织以及其成员个人(外交只是这些组织整个活动的一部分),例如:祖国阵线、社会政治、社会职业、科技、文学艺术、人道主义慈善等组织,还是全部活动都与外交有关的组织,甚至是为外交而生和存在的组织,如友好组织联合会及其成员组织。

公共外交

在美国,也有“人民外交”(“people’s diplomacy” 或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概念,但常常被理解为“公共外交”的同义词。

根据美国国务院(1987年出版的《国际关系词典》)的定义,公共外交是“政府主导的旨在告知或影响其他国家舆论的活动;主要工具是出版物、电影、文化交流、广播和电视。” 塔夫茨大学外交史教授Alan K. Henrikson阐述道:“公共外交简单来说就是政府通过公共媒体和与广泛的非政府实体(各政党、集团、工会、工会、教育机构、宗教组织、各少数民族,甚至有影响力的个人)的关系开展的国际关系,旨在影响他国政府的政策和行动。”

公民外交

在美国,还有“公民外交”(citizen diplomacy)的概念。根据维基百科开放词典的解释,它是“普通民众作为一个国家或一项事业的代表的参与,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或“美国公民个人在主要是私营部门计划和活动中的自愿参与,旨在增加美国人和其他国家人民之间的跨文化知识和理解,并促进相互理解和尊重。”

因此,越南民间外交的主体是人民,通常通过民间组织; 美国公民外交的主体也是人民,但主要是个人; 而美国公共外交的主体是政府。

民间外交从什么时候开始诞生的?

从活动领域来看,可以发现越南民间外交由来已久。 例如:

潘佩珠(1867-1940):1905年,前往日本,然后前往中国,旨在动员和帮助维新运动; 1905年至1909年,带领数百名越南青年前往日本学习政治和军事,为越南革命服务。

潘周楨(1872年-1926年):1906年,前往中国,然后前往日本会见许多政治家; 1911年,他前往法国会见人权协会,并撰写谴责法国在越南的殖民政权的现实的书籍和文章。

在此之前,还有铺宪(兴安) 和会安 。自 17 世纪以来,这些繁华的贸易港口见证了贸易和手工业活动的络绎不绝以及当地人和外国人(中国、日本、泰国、东南亚国家、印度、中东国家、英国、荷兰、葡萄牙、法国等)之间的充满文化特色的交流活动。

然而,从理论和工作方法领域的角度来看,越南民间外交是从胡志明主席出国寻找救国之路时才开始的(1911年),并在越南共产党诞生后(1930年)逐渐发展起来。 直到八月革命成功,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1945年),党领导下的外交工作都是民间外交。

一支得力的特殊“兵种“

随着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诞生,越南现代外交逐渐形成并完备,包括政党外交、国家外交、民间外交三个组成部分,其中民间外交被认为是一支得力的特殊兵种。

抗法战争初期,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承认越南为民主共和国国家、我国边境被四面包围的情况下,我们一批人数很少的民间外交代表团远赴国外介绍我国人民的斗争,争取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1947年,越南青年代表举着黄星红旗参加了在印度加尔各答(今加尔各答市)举行的亚洲青年运动会。同年,当运载军队前往越南的法国军舰停靠加尔各答港时,印度的进步青年和大学生阶层也在这个城市举行了一场大规模抗议活动,旨在反对法国在越南的“收复战争”。

1949年,11名越南维和战士出席了同时在巴黎和布拉格召开的保卫和平世界人民代表大会; 1950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根据大会的决定正式成立,越南被视为该理事会的创始成员国之一。

国家外交的“先锋站”

阮氏平女士 - 前国家副主席 - 优秀民间外交家。
阮氏平女士 - 前国家副主席 - 优秀民间外交家。

民间外交的一个特点和优势是根据党和国家的外交政策,在党和国家外交由于时机不合适或者条件不利而无法实施的具体情况下,可以采取一些对外关系措施。 有一个案例体现了民间外交已成为国家外交的“先锋站”。

1974年,越南南方大学生解放联合会代表参与了国际代表团,参加孟加拉国大学生代表大会。在孟加拉国逗留期间,我们的代表受到了总理谢赫·穆吉布尔·拉赫曼的接见,拜会共产党领导人,访问多地,与多阶层和群众团体互动,就各国情况、孟加拉国政府和人民对越南的感情以及越孟关系发展前景交换了意见。根据我们代表的报告和建议,越南南方共和国临时革命政府决定在达喀尔开设大使馆。

1989年至1990年,北方边境保卫战结束了10年,但越中关系仍然不正常。在党政机关的指导和帮助下,越南邮票协会与中国邮票协会已在两国国庆之际联和在北京和河内分别成功举办了越南邮票展览和中国邮票展览,为1991年底两国关系正式恢复正常进程迈出了一小步。

冷静而幽默

民间外交往往不拘泥于既定的“规范”。 合作伙伴往往不注意保留——甚至不知道——政党外交、尤其是国家外交中的合作伙伴经常必须注意的微妙和礼貌的礼节。 更不用说那些无良的评论和恶意的质疑了。 如果你不会说话和打开安全阀,不保持头脑冷静,很容易陷入挑衅的陷阱而失败。 很多时候,还是要斗争,反攻到底,但是要冷静,理智,如果能幽默一点就更好了。

有一次,阮氏平女士访问印度。 从机场到孟买市中心的路上,有很多写着 “Welcome Madame Binh”(欢迎平女士)黄色字母的红色丝带。 但也有许多写着“Madame Bình go home”(平夫人回家)白字的黑色丝带。

一名外国记者在新闻发布会问平女士是否“注意到”那些黑色丝带,如果注意到了,平女士“有什么看法”?室内气氛变得凝重起来。 大家都默默地等待着。 平女士温和地回答道:“他们说得对。平女士这辈子不打算在这活着了。访问几天后,她当然会回家。” 会议室似乎热闹起来; 包括提问的记者在内的记者们都笑得很开心。

相关新闻

新闻

越中铁路跨境游热度持续上升

越中铁路跨境游热度持续上升

越中跨境铁路旅游热度不断攀升,仅2024年上半年,乘动车入境云南的越南游客就达2.72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随着交通条件改善和服务优化,这一新兴出游方式正成为双边文化与经济交流的重要桥梁。
越印电影合作成果《Love in Vietnam》亮相亚洲电影节舞台

越印电影合作成果《Love in Vietnam》亮相亚洲电影节舞台

越印合拍电影《爱在越南》在岘港亚洲电影节放映,展示岘港独特风光与跨国文化交融的魅力。影片不仅是两国电影产业合作的重要成果,也为岘港打造国际影视目的地形象添砖加瓦。
越澳友好协会:两国联系的“心”

越澳友好协会:两国联系的“心”

7月1日,越南-澳大利亚友好协会在河内举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任期为2025年至2030年。澳大利亚驻越南大使吉莲·伯德(Gillian Bird)在会上致贺词时指出,两国关系的特殊性不仅体现在政府间的合作,更体现在两国人民之间紧密的联系。各友好协会在这一联系中发挥着“心脏”的作用,是推动对话、理解和有意义交流的重要平台。
十年慈善之路连接比越两国爱心与文化

十年慈善之路连接比越两国爱心与文化

一场充满越南文化风情的慈善宴近日在比利时举行,旨在为北江省贫困儿童筹措善款。活动汇聚美食、音乐与手工艺展示,不仅传递人道精神,也加深比越两国人民的文化联系与友谊。
重温在华革命足迹,赓续“同志加兄弟”深情

重温在华革命足迹,赓续“同志加兄弟”深情

为纪念越中建交75周年,两国联合举办《革命之路》专题展览,旨在生动再现胡志明主席在华的革命岁月,弘扬两国“同志加兄弟”的传统友谊与深厚情谊。
中越青年文化使者南宁相聚,共话友谊之旅

中越青年文化使者南宁相聚,共话友谊之旅

28日上午,“青春正Young·中越同行”青年文化使者计划交流分享会在广西南宁漓江书院举行。41名中越青年文化使者在此再次相聚。
越中友谊文化交流活动在顺化举行

越中友谊文化交流活动在顺化举行

6月29日,在顺化市阅是堂剧院,与中国南宁市文化代表团的文化交流活动顺利举行。这是2025年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框架下在越南举办的系列活动之一。
越中双语绘本再现胡志明光辉历程

越中双语绘本再现胡志明光辉历程

值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成立百周年之际,金童出版社推出越中双语绘本,生动讲述了胡志明主席为寻求救国之路而奋斗的光辉一生。该书旨在帮助儿童学习语言,同时作为一座文化桥梁,向国际社会,特别是中文世界的读者,传播越南的伟大历史与人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