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剩余几月嘉莱省咖啡出口将会大幅度增长

14:00 | 03/11/2022

目前,嘉莱省咖啡出口企业5家,对该省出口额做出主要贡献。各家企业的咖啡出口产量同比强劲增长。
越南咖啡出口量约达150万吨 发现、表彰和推广优秀的咖啡烘焙大师的形象 越南对中国的咖啡出口前景乐观

咖啡是越南年均出口额达30亿美元以上的6个产品之一。越南咖啡主要出口市场为欧洲、美国、俄罗斯、日本和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目前越南咖啡已出口到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占世界咖啡豆出口份额的14.2%。

咖啡也是嘉莱省乃至西原地区的主力农产品之一。凭借肥沃的玄武岩土壤和理想的生长气候条件,这里的咖啡拥有独特的风味。

附图。
附图。

截至10月底,嘉莱省商品出口额接近6亿美元,同比增长19%;其中咖啡出口量为22万吨,出口额达4.3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和30%。

嘉莱省工贸厅厅长范文兵指出,随着当前各种主力商品的出口速度,嘉莱省进出口总额超额完成既定计划目标的可能性很高。

据嘉莱省工贸厅评价,供应货源充沛、出口价格同比增长20%左右,欧盟、美国等主要市场消费需求增加,新常态下人员流动和贸易往来更为便利,《越欧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越英自贸协定》(EKVFTA)等各项自贸协定的积极影响等是拉动咖啡出口强劲增长的引擎。

嘉莱省咖啡种植面积接近10万公顷,是越南第四大咖啡种植之地。农业和农村发展部启动“打造高品质咖啡提案(2021-2030年)”有望在通过越欧自贸协定后把嘉莱咖啡价值推向更高更远并实现稳定出口方面取得突破。目前,嘉莱省咖啡平均每公顷产量达2.94吨,年产量达257840吨,其中经认证的咖啡种植面积约超过3.6万公顷。

为了进一步提升嘉莱省咖啡价值,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启动了“打造高品质咖啡提案(2021-2030年)”;目标是满足出口市场和国内市场消费者对特色咖啡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提高越南咖啡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对实现越南咖啡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据专家评价,咖啡生产采用4C、雨林联盟(Rainforest Alliance)、有机(Organic)等标准将有助于提高该省咖啡产品质量,从而为进军苛刻市场生产出极具竞争力的产品等。

相关新闻

评论

新闻

范明政总理部署稳经济、促发展系列举措

范明政总理部署稳经济、促发展系列举措

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于6月23日主持政府常委会会议,研判复杂国际形势对越南经济的影响。会议提出了一系列兼顾财政与货币的综合应对之策,旨在稳定宏观大盘,保障民生安全,并为国家发展寻找新动能。
多家全球科技巨头接洽平阳,高新产业投资成新热点

多家全球科技巨头接洽平阳,高新产业投资成新热点

近期,越南平阳省密集接洽美国AMD、中国台湾神达等全球科技巨头,发力布局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高新产业。此举标志着平阳正加速从传统工业重镇向高科技与创新高地转型,旨在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打造越南南部经济区的新增长极。
2025 年东盟经济论坛:越南企业连接与拓展的机遇

2025 年东盟经济论坛:越南企业连接与拓展的机遇

2025年东盟经济论坛将于8月16日在新加坡举行,恰逢越南加入东盟30周年纪念。本次论坛主题为“增长时代的东盟经济一体化”,为越南企业提供了一个确立自身地位、加强区域联系、拓展投资合作和推广品牌的机会,尤其是在全球化和数字化转型蓬勃发展的背景下。
越中国际公路运输线路正式开通

越中国际公路运输线路正式开通

这不仅是一次普通的通关运输,更是区域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货运车辆首次依据《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货物及人员跨境运输协定》(GMS CBTA)直达越南境内。
拓展中国云南与东盟经贸合作

拓展中国云南与东盟经贸合作

作为中国通往南亚和东南亚的门户,近年来,云南省与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日益紧密。
美国、中国、日本继续是越南农林水产品三大出口市场

美国、中国、日本继续是越南农林水产品三大出口市场

越南农业与环境部计划财政司于5月5日公布数据显示,2025年前四个月农林水产品出口总额达211.5亿美元,同比增长10.7%。主要出口市场为美国、中国和日本,相关部门正协调推进出口政策和国际合作。
推进中越高新技术领域企业合作交流

推进中越高新技术领域企业合作交流

2025年4月18日,越中友好协会主席阮黄英在河内会见了由大连高新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胡凡率领的代表团。双方围绕科技、创新、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合作进行交流,并就促进中越企业对接与合作达成积极共识。
越中加强铁路与公路合作共促互联互通

越中加强铁路与公路合作共促互联互通

这些跨境交通工程合作文件的签署,为在清水—天保国际口岸区域内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有助于促进越南河江省与中国云南省之间的边境贸易,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员与货物流通需求,推动两地乃至两国人民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