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剩余几月嘉莱省咖啡出口将会大幅度增长

14:00 | 03/11/2022

目前,嘉莱省咖啡出口企业5家,对该省出口额做出主要贡献。各家企业的咖啡出口产量同比强劲增长。
越南咖啡出口量约达150万吨 发现、表彰和推广优秀的咖啡烘焙大师的形象 越南对中国的咖啡出口前景乐观

咖啡是越南年均出口额达30亿美元以上的6个产品之一。越南咖啡主要出口市场为欧洲、美国、俄罗斯、日本和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目前越南咖啡已出口到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占世界咖啡豆出口份额的14.2%。

咖啡也是嘉莱省乃至西原地区的主力农产品之一。凭借肥沃的玄武岩土壤和理想的生长气候条件,这里的咖啡拥有独特的风味。

附图。
附图。

截至10月底,嘉莱省商品出口额接近6亿美元,同比增长19%;其中咖啡出口量为22万吨,出口额达4.3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和30%。

嘉莱省工贸厅厅长范文兵指出,随着当前各种主力商品的出口速度,嘉莱省进出口总额超额完成既定计划目标的可能性很高。

据嘉莱省工贸厅评价,供应货源充沛、出口价格同比增长20%左右,欧盟、美国等主要市场消费需求增加,新常态下人员流动和贸易往来更为便利,《越欧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越英自贸协定》(EKVFTA)等各项自贸协定的积极影响等是拉动咖啡出口强劲增长的引擎。

嘉莱省咖啡种植面积接近10万公顷,是越南第四大咖啡种植之地。农业和农村发展部启动“打造高品质咖啡提案(2021-2030年)”有望在通过越欧自贸协定后把嘉莱咖啡价值推向更高更远并实现稳定出口方面取得突破。目前,嘉莱省咖啡平均每公顷产量达2.94吨,年产量达257840吨,其中经认证的咖啡种植面积约超过3.6万公顷。

为了进一步提升嘉莱省咖啡价值,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启动了“打造高品质咖啡提案(2021-2030年)”;目标是满足出口市场和国内市场消费者对特色咖啡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提高越南咖啡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对实现越南咖啡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据专家评价,咖啡生产采用4C、雨林联盟(Rainforest Alliance)、有机(Organic)等标准将有助于提高该省咖啡产品质量,从而为进军苛刻市场生产出极具竞争力的产品等。

相关新闻

新闻

推进中越高新技术领域企业合作交流

推进中越高新技术领域企业合作交流

2025年4月18日,越中友好协会主席阮黄英在河内会见了由大连高新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胡凡率领的代表团。双方围绕科技、创新、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合作进行交流,并就促进中越企业对接与合作达成积极共识。
越中加强铁路与公路合作共促互联互通

越中加强铁路与公路合作共促互联互通

这些跨境交通工程合作文件的签署,为在清水—天保国际口岸区域内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有助于促进越南河江省与中国云南省之间的边境贸易,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员与货物流通需求,推动两地乃至两国人民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入。
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将民营经济发展方案纳入"四大战略支柱"总体框架中 尽早提交政治局审议

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将民营经济发展方案纳入"四大战略支柱"总体框架中 尽早提交政治局审议

4月14日下午,越南政府总理、民营经济发展指导委员会主任范明政主持召开指导委员会会议,进一步完善提交政治局审议的民营经济发展方案。
越南加大改革力度 增强吸引外资能力

越南加大改革力度 增强吸引外资能力

截至2025年3月31日,越南引进外资总额达近109.8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具体是,今年前3月注册追加资金项目401项次,同比增长44.8%,追加资金达近51.6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5.1倍。
跨境电商合作新机遇

跨境电商合作新机遇

3月14日,越南工贸部与老街省联合举办电子商务发展会议,探讨促进跨境电商合作的政策与措施。越中双方代表围绕海关管理、物流发展、数字化转型等领域深入交流,并提出优化贸易通关与深化国际合作的具体方案。
越南政府副总理陈红河会见中国商用飞机公司领导

越南政府副总理陈红河会见中国商用飞机公司领导

陈红河要求越南交通运输部主持,有关部门配合,核查相关法律规定,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修改意见,消除将中国商飞飞机在越南运营的障碍。
2024年广西始发中越班列发运货物增长超11倍

2024年广西始发中越班列发运货物增长超11倍

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南宁局”)9日提供的信息显示,2024年广西始发中越快速通关班列(下称中越班列)累计发运货物19670标箱,同比增长1153%。班列货源辐射至中国25个省份,跨境货物覆盖越南、老挝、泰国等多个东盟国家。
经济外交促进对外合作与投资

经济外交促进对外合作与投资

近年来,永福省通过经济外交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2024年,多个国家的企业与永福省签署合作协议,涵盖半导体、摩托车制造等领域,同时加强与韩国、日本等地的多边合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