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越南与中国广西边境贸易

22:05 | 05/08/2021

近日越南工贸部部长阮鸿延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视频会晤上,双方就促进越南与中国广西贸易合作的许多实际措施进行交谈并达成一致。
越南与中国签署农业和水果销售合作备忘录 越南与中国签署农业和水果销售合作备忘录

越南蔬果协会与广西—东盟经贸促进会近日在2021中越农业产品(果蔬)线上推介交流会上签署了农业和水果销售合作备忘录。

中国愿意提升与东盟的关系 中国愿意提升与东盟的关系

中国建议继续确定2022年可持续发展合作年的主题,注重绿色发展和减少碳排放,同时考虑增加对中国—东盟合作基金的捐款。

中国-东盟民间友好组织领导人特别会晤以视频形式举行 中国-东盟民间友好组织领导人特别会晤以视频形式举行

7月30日,在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之际,题为“团结抗疫,推动经济复苏,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2021年中国—东盟民间友好组织领导人特别会晤以视频形式举行。

促进越南与中国广西边境贸易
阮鸿延建议鹿心社更加关注并继续与职能部委协调,为升级边境口岸等双边贸易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近日越南工贸部部长阮鸿延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视频会晤上,双方就促进越南与中国广西贸易合作的许多实际措施进行交谈并达成一致。

阮鸿延建议鹿心社更加关注并继续与职能部委协调,为升级边境口岸等双边贸易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对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暂时关闭的边境口岸快速恢复通关,延长边境口岸、市场的通关时间,推动越南农产品市场开放等。

阮鸿延建议双方紧急设立热线电话,协调处理常规和突发性工作,确保快速及时就进口管理措施、调整政策和市场需求进行交换意见;交谈并签署越南贸易促进局与广西国际展览局两个牵头机构单位之间关于越中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的合作备忘录。

促进越南与中国广西边境贸易
鹿心社肯定了越南与中国广西合作的重要作用

鹿心社肯定了越南与中国广西合作的重要作用,愿意与工贸部协调,同步及时采取促进双方经贸合作特别是边贸活动的措施。鹿心社同时建议加强扩大双边经贸合作,加快通关效率,扩大口岸货场规模,共同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CAEXPO 2021)。

在会谈框架内,工贸部和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就落实双方2021-2023年谅解备忘录行动计划的内容达成一致,并在完成内部程序后立即签署。

据中方统计,2020年中国广西与越南进出口总额达到270.8亿美元,占广西外贸总额的36.4%。越南是广西在东盟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广西与越南进出口总额占广西与东盟进出口总额的74.18%。

娜娜

相关新闻

新闻

越中企业签署16对合作协议

越中企业签署16对合作协议

11月20日下午,越南老街省财政厅联合中国云南省红河州商务局举办了“越中企业贸易与进出口机制政策推介会”。
推动越南与中国云南省的经贸合作

推动越南与中国云南省的经贸合作

11月19日下午,第25届越南(老街)-中国国际贸易博览会组委会通报,博览会将于2025年11月20日至24日举行,预计将汇聚近700个展位。这是老街省今年最重要的贸易与投资促进活动。
大力推动越中贸易促进

大力推动越中贸易促进

东盟-中国区域合作是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旨在加强市场互联互通、分享技术,并构建可持续的农产品价值链。
越南驻华大使范清平:需在农产品贸易中突出文化魅力

越南驻华大使范清平:需在农产品贸易中突出文化魅力

越南驻华大使范清平认为,越南应在农产品贸易中突出文化魅力,以提升越南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稳定地位。
北宁:加快推进在中国山东省的经贸与投资促进工作

北宁:加快推进在中国山东省的经贸与投资促进工作

近日,越南北宁省工作代表团由省工贸厅、建设厅领导及若干成员组成,参加了在中国山东省德州市举行的“越中经贸与投资促进活动”。该活动由越南工贸部牵头组织。
越南企业通过积极参展上海进博会拓展中国市场

越南企业通过积极参展上海进博会拓展中国市场

2025年11月5日至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 2025)在中国上海隆重举行。本届博览会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4100多家参展单位,总展览面积超过43万平方米,规模与参展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中国继续保持北宁投资项目数量第一的地位

中国继续保持北宁投资项目数量第一的地位

截至目前,越南北宁省共吸引约1,392个来自中国合作伙伴的投资项目,调整后注册总额超过108亿美元,占全省投资项目总数的42.1%,占总注册资本的23.7%。
越南蔬果加速进军中国台湾市场:机遇巨大,挑战不少

越南蔬果加速进军中国台湾市场:机遇巨大,挑战不少

受检疫规定严格影响而中断多时后,越南蔬果出口台湾市场正呈现强劲复苏势头,增长速度令人印象深刻。然而,在积极信号背后,也隐藏着质量标准、物流与竞争力等多方面的挑战,要求企业必须转变生产思维,系统化、专业化地开拓市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