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江省高兰族的造纸艺术
北江省高兰族的造纸艺术 (图:越南之声)
高兰族的造纸业何时出现无人知晓,村里老年人也只知道他们小时就能听到昼夜响彻村里的舂捣原料和打浆声。昔日的高兰族游耕游居,主要在森林里生活,由于无法买到纸张,他们便自行造纸,服务日常使用。高兰族不仅将纸张装订成册用来写字,还用来画画、打花纹(类似于打眼的做法)。每一张纸都是艺人们向祭祀礼仪和节日盛会所用的信仰画作赋予灵魂的重要工具。
北江省博物馆干部阮氏梅清说:“以前,他们在纸上打花纹,用于各种传统礼仪。比如,在葬礼上,他们打花纹的纸张将用来祭祀,类似于祭祀画。然后,装订成书或成册用来写字。”
此外,由纸还用来编写家谱,记录家庭成员的出生和过世,并留给后代。由纸走进了他们的信仰生活,是连接生者和死者的纽带,时刻提醒着人们铭记祖先和根源。因此,这种纸在高兰族中十分普遍和广受欢迎。
据溪俄村唯一的造纸艺人杨文光介绍,学做由纸不难,一天就会,从准备原料到最后工序都能做。不过,要想制造优质由纸,保障韧性、吸墨,而不会洇,并不容易。原料准备就很讲究,要花两天的时间才能获得达到标准的原料。
造纸原料有两种:一种树(高兰族称之为瓦帕,Vat pa)和一种藤条(高兰族称之为豪泡,Hau pau)。要选在高山和山丘上自然生长的树木。高兰族要到深山寻找藤条。其中,藤条用作纸浆,树木泡水成浆糊状。
杨文光告诉记者:“选择树和藤条要有标准,藤条不能选在地上爬的,而要在树上爬的,这样才不会有疙瘩。藤条太嫩,做不了,太老,纸张会变黑。藤条晒得越干,做出来的纸越白。嫩的藤条颜色偏绿,老的偏黄。”
要洗净藤条皮,用石灰水沤,并在草灰水中熬。然后,还要洗净藤条皮上沾的灰。这道工序最费时间,要细致、认真,以确保纸张的亮度。熬烂的藤条皮经舂捣后,将得到一种淡黄色且稠密的浆。要和沤制树皮得来的水搅拌,使得纸浆倒进框子时不会黏。
这个用来做由纸的框框是由高兰族自制的,服务家用。框框用四个竹片做成,中间拉挂网眼布,布料决定纸张的厚薄。最后的工序是摊纸。这是最难的工序,需要工匠有经验,并在布料框上摊得均匀。
杨文光表示:“在搅拌浆糊状水和纸浆时,比例无法斗量。我很久以前就学会造纸了,一开始也尝试斗量,但做不到。做浆糊的树嫩的话,比例要偏大,如果还按正常比例量,肯定不够。老的话,就会过量。所以,只能摊在框上并用手摸感觉。觉得好就可以了。摊纸时,要均匀,不然的话,会厚薄不均。”
纸浆摊好了之后,框子斜着放,找个干净、透风、日晒的地方晒纸。干了之后,先从边上掀开。最终的产品要洁白、平坦和有韧性。
按照高兰族特有的秘诀,经高兰族人灵巧的双手制造的由纸虽然单薄,但比工业纸张坚韧,耐久。如果保管得好,可以用几十年,依然完好。今天,高兰族的造纸业虽然不像过去那么盛行,但一些家庭依然保留传统祖业,以维护祖先留下来的极其宝贵的特殊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少年来,造纸业始终不衰,见证了高兰族人双手的灵巧和文化的悠久。
(来源: 越南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