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姑族的传统编织业

20:18 | 14/09/2017

传统编织业与巴姑族息息相关。以灵巧细致的双手,他们编织了许许多多简单却实用的日常用品。

巴姑族居住在长山山脉高山区,生活亲近大自然。巴姑族村寨一般被山林的绿色所包围,因此心灵和性格朴实豁达。这些性格特质也体现在其手工编织产品上。特别是,按传统,巴姑族的大部分产品是由男人编织的。

巴姑族人常在农闲时节或寒冷的冬天编织各种用品(图:因特网)

巴姑族人常在农闲时节或寒冷的冬天编织各种用品。承天顺化省阿雷县的胡性大爷至今依然从事祖传编织业。以达到精湛水平的手艺,他编织了多种独特的藤制品,如:大背篓、小背篓、多间隔背篓、鱼篓等。

据他介绍,想要编织一个既美观又耐用的稻谷背篓或三间隔背篓,必须到深林选择适合的藤条,然后经过多道处理工序才能编织出一件优美的产品。

胡老说:“竹藤从林里拿回来后一般要在小溪里泡,接着晒干。干了之后劈篾。有些篓身用藤条编织,底部和外框用竹子制成。底座和篓身要在10至15天前弯曲塑形,并放在灶塘架子上烘干,以防虫蛀和染色。”

在巴姑族的编织品中,背篓最具特色,因为功能较多。这是巴姑族乃至居住在高山区的各个民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运输工具。它不仅在上坡田时用,更是一种装饰物。篓身上的装饰展现巴姑族特有的传统美。

外国人对巴姑族编织的产品很感兴趣(图:因特网)

大背篓跟着他们跋山涉水。女性背上的背篓一般小些,有多个间隔,可放进各种日常食品和必需品,从稻谷、木薯,到刚在坡田上采摘的青菜。姑娘用的三间隔背篓用藤条编织而成,既用来放竹笋、鱼,还可放上雨衣、食物。小姑娘的背篓不仅是一种实用的用具,而且还装饰花纹,如同巴姑族姑娘的装饰品。如今,巴姑族的竹藤编织品不仅在家里用,还可带到集市上卖。

巴姑族的另一件较具代表性的手工制品是节日用的幡杆。想要做这样一个幡杆,至少要有4至5个谙熟本民族风俗习惯的好工匠。

巴姑族艺人胡派说:“幡杆是按村里的风俗习惯树立的,服务各个节日,特别是刺牛节。幡杆是地球的缩影,是天的象征。节日上的幡杆用来为大家祈求生活平安幸福,事事顺心。”

今天,包括巴姑族在内的山区少数民族手工编织品因面临款式多样、价格便宜的塑料用品的激烈竞争,因此销售上遇到困难。再者,掌握编织技艺的人大多年事已高,因此,从事编织业的人越来越少。面对这种状况,多个地方举办学习班,向年轻人传艺,鼓励村民在源头植树,编织各种产品,进而维护本民族特色文化。

(来源: VOV)

新闻

文化外交:越南提升国家地位的战略支柱

文化外交:越南提升国家地位的战略支柱

多年来,除自2010年起由越南外交部举办的“海外越南日”年度活动外,海外越南人社群鲜有机会参与由国家主办的传统艺术与文化活动。然而,2024年标志着一个重大转折。
越南文化空间在中国广东国际书展留下深刻印象

越南文化空间在中国广东国际书展留下深刻印象

在中国广东广州举行的国际书展“南国书香节2025——阅·世界”上,越南馆前长长的参观队伍,生动展现了越南文化对当地民众和国际友人的吸引力。
越南展示人权与宗教信仰自由成果及民族文化遗产

越南展示人权与宗教信仰自由成果及民族文化遗产

越南政府人权指导委员会常设机构办公室与岘港市人民委员会8月15日在会安坊联合举办了“民族——信仰与遗产”图片展,展现越南在人权保障和宗教信仰自由领域的成果及民族文化多样性。
《越南——记忆之旅》摄影集致敬国庆八十周年

《越南——记忆之旅》摄影集致敬国庆八十周年

越法双语摄影集《越南——记忆之旅》在巴黎正式发布,以艺术影像再现越南历史与日常之美。该作品不仅是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更是对越南80周年光辉历程的深情致敬。
越南推出国庆80周年成就展专题旅游线路

越南推出国庆80周年成就展专题旅游线路

为庆祝越南国庆80周年,河内将于8月28日至9月5日举办“独立—自由—幸福80年征程”国家成就展,免费向公众开放。展览将集中展示越南在多个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并配套丰富的文化活动与交通保障措施。
越南饮食文化展台在中国香港书展吸引众多参观者

越南饮食文化展台在中国香港书展吸引众多参观者

越南驻香港澳门总领事馆在香港书展上设立的展台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前来了解越南的旅游目的地及饮食文化。
为传播越南传统价值与文化特色贡献力量

为传播越南传统价值与文化特色贡献力量

近日,在加拿大最热闹的城市之一多伦多,一场多元文化活动得以举行。其中,当地越南社群选择了茶艺表演并带来了月琴茶桌——一个象征着越南艺术与传统交融的符号,为这座多元民族城市增添了别样的文化色彩。
越南作家在中国推介文化书籍

越南作家在中国推介文化书籍

《白云生处有人家》的作者杜光俊煌,作为主要嘉宾出席了在中国崇左市举办的“同赏翰墨雅韵 共奏文明乐章”2025年崇左市跨国阅读和书法大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