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明主席的革命之路与越中友谊的基石
国际友人眼中的胡志明主席:人文思想与和平追求 纪念胡志明主席诞辰135周年活动在世界各地纷纷举行 |
正在省博物馆举行的“革命之路——胡志明同志在中国”展览,以生动的图片讲述了他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历程,同时也奠定了越中友好关系的基础。
革命足迹
展览自5月16日至6月10日举行,展出250余幅图片、文献和重要引文,内容分为四部分。前两部分重现胡志明主席1924年至1945年间在中国的革命征程。从两手空空开始,他建立了最初的革命组织,并积极投身中国人民的抗日救国运动。
多幅影像展现了胡志明主席的革命足迹遍布中国各地,例如1925年在广州创立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1930年在香港创立越南共产党。其后,他继续在云南、广西、桂林、昆明、重庆、靖西、柳州等地开展革命活动,并与中国共产党及当地人民共同参与抗日救亡斗争,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这些地方不仅记录着他为民族独立而坚韧不拔的足迹,也成为越中革命友谊的象征。
让观众尤为印象深刻的是“胡志明洞”与靖西孟麻旧108号界碑——均被认定为胡志明主席在靖西的秘密革命活动旧址。
![]() |
“革命之路——胡志明同志在中国”展览帮助年轻一代更深入了解胡志明主席的革命事业。 |
展览的第三、第四部分展现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他多次访问中国,足迹遍布中国各地,越中友谊也由他悉心培育。许多照片记录了胡志明主席与毛泽东主席的会晤场景,例如1959年2月在北京亲切交谈的合影,两位领袖面带笑容、神情轻松;还有1958年在北戴河会谈、1957年12月在杭州会面等,展现了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密切关系。
此外还有胡主席访问新疆、西湖泛舟、参观富春江农庄等生活照,每一段旅程都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
越中友谊
2025年是越中建交75周年暨“越中人文交流年”。
“革命之路——胡志明同志在中国”展览不仅是胡志明主席革命之路的生动体现,也深刻展现了他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通过珍贵的图片与文献资料,展览展现了两国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团结互助的兄弟情谊。这也是两国人民友谊与合作的美好象征。
本次专题展览也是自2006年以来,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国)与胡志明博物馆(越南)之间的合作项目之一。
胡志明博物馆副馆长杜氏秋姮女士介绍:该展览曾在胡志明市、顺化、嘉莱等多个越南地方展出。值此胡志明主席诞辰135周年(5月19日)之际,胡志明博物馆与嘉莱省博物馆联合举办本次展览,内容丰富,影像真实,展示了胡志明主席在中国各地活动的历程。
通过此次展览,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胡志明主席的革命之路、外交思想以及他在奠定越中关系方面的重要贡献。
![]() |
黎利高中师生了解胡志明主席在中国的革命活动历程。 |
值得注意的是,展览吸引了众多学生群体的特别关注——这一原本认为难以理解历史外交题材的群体,却因展览中生动的图像与生动翔实的资料而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启发。
富莱古市华闾坊范鸿泰中学七年级学生范阮芳贞分享道:“我曾在课堂上学过历史,也读过许多关于胡伯伯的书籍与报纸,但通过这次展览,我对胡伯伯在中国的革命之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为我们国家拥有像胡伯伯这样伟大的领袖而感到自豪。”
展览带来的不仅是感动,许多学生还提出了许多思考,思考青年一代如何继承和发扬胡志明主席的革命和外交事业。
黎利高中十一年级学生杜凯宜表示:“看到胡志明主席年轻时在中国活动的影像,我深深敬佩他炽热的爱国之心与对自由的渴望。我们这一代青年更应努力拼搏,克服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尽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出对国家有益的事,为维护并弘扬由胡伯伯和历代先烈所争取的革命成果作出贡献。”
展览不仅是关于胡志明主席革命征程的历史的缩影,更是连接越中两国75年来友谊的桥梁和纽带,而这份情谊正在新时代由一代代人接续传承。
![]() 值此胡志明主席诞辰135周年之际,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发表了署名文章《胡伯伯依然陪我们行军》。越通社谨向读者介绍文章全文。 |
![]() 据《越南画报》,距乂安省荣市约15公里的金莲国家级特别遗迹区分为三大区:胡主席老家莲村、外家黄筹村和南江乡洞筝山上的胡主席母亲黄氏鸾陵墓。 |
新闻

推动广西与越南各地深化互联互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