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港放宽对东盟特邀人士的签证政策

17:00 | 21/03/2025

根据该计划,特邀人士可在香港各口岸使用自助通关服务。获批资格有效期为3年,每次来港可逗留2个月或以上。
越南旅游在中国香港展览会上备受关注 促进越南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投资贸易合作
中国香港为来自东盟国家的特邀人士入境创造便利条件
中国香港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于3月18日宣布,正式实施针对东盟十国的特邀人士入境便利计划。

“特邀人士入境便利计划”是李家超在2024年施政报告中提出的“增加入境旅客”相关措施之一。该计划旨在推动香港与东盟之间的经贸交流与文化合作。

李家超表示,该计划的目标是为香港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或前往香港出席重要活动的东盟国家人士提供入境便利。

18日,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和律政司率先邀请对香港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的东盟商界及法律界领袖参与该计划。随后,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创新科技及工业局、文化体育及旅游局等部门将陆续向特邀人士发出邀请。

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将通过电子平台“一站式”处理受邀人士的申请,并放宽申请条件,包括不再考虑受邀人士的过往访港次数、简化所需提交的材料等。获批资格有效期为3年,每次来港可逗留2个月或以上。

目前,在东盟十国中,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的游客赴港仍需办理签证。据入境事务处官方网站,来自文莱、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游客继续享有免签入境并可逗留90天。

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表示,香港与东盟关系深远,东盟是香港第二大货物贸易伙伴,特区政府高度重视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根据该计划,特邀人士可在香港各口岸使用自助通关服务。通过该计划,香港希望主动为东盟企业及区域内领导人创造更多便利。

新计划旨在便利东盟特邀人士积极参与香港举办的国际盛事,来港投资和营商,并吸引他们以香港为跳板进军中国内地及全球市场,助力香港经济增长。

香港特区政府承诺,在有效实施入境管控措施的同时,继续积极吸引全球人才赴港,并为商业活动创造便利。

知识之桥连接越中合作 知识之桥连接越中合作

3月20日,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与外交部在河内联合举办了“越中历届留学生、大学生见面会”。活动期间,众多友好人士及两国留学生、校友分享了回忆,并提出建议,以巩固社会基础,推动越中两国更加务实的合作。

越南-中国职业教育合作加强 越南-中国职业教育合作加强

2024年3月18日至21日,越南职业教育与社会工作职业协会联合越中职业教育共同体秘书处在河内举办首届越中职业教育合作研讨会暨越中培训机构活动展览。

相关新闻

新闻

越中加强战略沟通致力扩大高质量合作领域

越中加强战略沟通致力扩大高质量合作领域

17日,越南政府副总理裴青山在河内会见了中国驻越大使何炜,双方就推动高层交往、加快重点合作项目、完善双边协调机制进行了深入讨论。双方一致认为,将继续落实高层共识,促进务实合作取得更大成果,为越中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国云南省河口县代表团在越南老挝省考察农业与环境领域

中国云南省河口县代表团在越南老挝省考察农业与环境领域

11月17日下午,由中共河口县委书记于洋率领的云南省河口县代表团赴越南老挝省开展考察和工作访问。
为越南新时期民间外交建设献计献策

为越南新时期民间外交建设献计献策

专家、外交官、大使馆、国际友好人士和合作伙伴等纷纷为建设越南新时期民间外交献计献策。
青春寻迹红色旧址: Z世代共绘越中友谊新篇

青春寻迹红色旧址: Z世代共绘越中友谊新篇

11月14日上午,国际Z世代青年齐聚广西靖西,走进“越盟”靖西办事处旧址。在实地探访中触摸历史脉络,于跨文化交流中凝聚青春力量。
大力推动越中贸易促进

大力推动越中贸易促进

东盟-中国区域合作是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旨在加强市场互联互通、分享技术,并构建可持续的农产品价值链。
总书记苏林:越南始终高度重视、将发展对华关系置于头等优先位置

总书记苏林:越南始终高度重视、将发展对华关系置于头等优先位置

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强调,越南始终高度重视、优先发展对华关系,并提议双方巩固政治互信、深化理论合作,做实做深两党两国关系。
国际“Z世代”走进广西:解锁非遗魅力 感悟红色记忆

国际“Z世代”走进广西:解锁非遗魅力 感悟红色记忆

11月12日上午,“红色信仰领航 绿色青春飞扬——海外‘Z世代’广西文化体验行”活动在广西百色起义纪念馆正式启动。来自多个国家的青年、达人及媒体代表齐聚于此,开启一段深入感知中国红色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探索之旅。外籍青年、达人与媒体探访百色市江凤村那西屯体验非遗文化,走进乐业百坭村,感悟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
理论研讨会巩固越中政治互信

理论研讨会巩固越中政治互信

第二十次越中两党理论研讨会在宁平举行,双方围绕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道路与实践深入交流。两党最高领导人在贺信中强调深化理论合作的重要性,体现两国高度政治互信与共同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愿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