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新房,我很开心'

14:55 | 02/07/2024

两年前,李文诺(Lý Văn Nó)(34岁,赫蒙族,住在高平省河广县上村社士丁(Sỹ Điêng)村)一家住在破旧漏雨的房子里。在政府和好心人士的帮助下,现在他家有了坚固的房子,可以安心务农,努力脱贫。
至善基金会关注学生的精神 山罗:超过15000名妇女将从由澳大利亚资助的项目中受益

不再担心缺粮

六月底的一天,我们来到了士丁村。村子里主要是赫蒙族同胞,散居在各个山谷周围。到李文诺家的路只有一人宽,夹在绿油油的玉米地中间。在木屋旁边,有一间面积大约120平方米的蓝色铁皮屋顶的房子,李文诺正在切草喂牛。他高兴地炫耀说,在他的六头牛中,有一头是政府资助的,它马上要生了。

“孩子们快上学了,我和妻子照顾这些牛、种植玉米。我们家有20公斤玉米种子了,不怕缺粮了。”李文诺说。

旧房内景和李文那的新房从高处看。
李文诺旧房内景和从高处看的新房。

他讲道:以前,他家近10口人住在破旧漏雨的房子里,屋顶是石棉瓦。刮风下雨时,石棉瓦被吹飞,柱子和梁架也不稳,随时可能倒塌,家人一直担惊受怕。由于没什么文化,生活困难,2019年他加入了杨文明(Dương Văn Mình)非法组织,还要给该组织交钱。在公安的宣传下,6个月后他自愿到当地政府签署承诺书,退出了该非法组织。之后,政府和好心人士给他家资助了4千万越盾盖房子,还提供了一头牛和一个水箱,并指导他们发展生产,提高收入改善生活。

“现在我家不再受漏雨和寒风的困扰了,可以安心务农,养牛。我们家已经买了摩托车和两台电风扇……”李文诺说。

李文诺喂牛。
李文诺喂牛。

2022年,李文诺被信任选为士丁村的村长。怀着“当村长要以身作则,才能赢得村民的信任”的信念,他率先宣传动员士丁村的多户村民自觉退出杨文明这个非法组织。

住在士丁村的27岁赫蒙族离李文诺家约500米远的松文亭一家6口在新房里已经稳定生活了近两年。他说:“2023年,根据拆除贫困户临时房和破旧房屋的项目,我家获得了5千万越盾的资助。有了新房子我非常高兴。我的旧房子在旁边,建了大约30年,已经破烂不堪,现在只用来堆柴。”

不再担心住房问题,崇文亭夫妇可以安心种植玉米、养牛,发展生产。偶尔,他还去当泥瓦工增加家庭收入。他的孩子们上幼儿园、小学时也得到了每月的粮食和金钱资助。

有了新房,崇文亭安心工作。
有了新房,崇文亭安心工作。

喜上加喜

李文诺和崇文亭的喜悦也是许多河广县家庭的共同喜悦,他们得到了新建或改造房屋、生产用地和生活用水的支持。新房子让河广县的陆区变得更加美丽,每天都在变化。

河广县人民委员会主席范春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河广是高平省的一个边境县,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共有21个社,195个村,主要是居住在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

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高平省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并采取多种措施支持村民发展生产,包括支持拆除贫困户临时房和破旧房屋的项目。2020年,凭借公安部和河内市人民委员会的3.5亿元资助,高平省支持河广县的826户贫困户建造了更加坚固、安全的房屋。以此为亮点,高平省推广并建立了全省拆除贫困户临时房和破旧房屋的项目。

“作为这一运动的先锋,至今河广县已经拆除了1526间临时房和破旧房屋,拨款近6.8亿元。从现在到2024年底,县计划支持1003户,预计拨款450多亿越盾;到2025年底,所有临时房和不安全房的家庭都将得到补助。”范春松说。

此外,范春松还补充说,通过各种项目,目前河光县全部的乡镇到村中心都有可通汽车的马路;97%的村集体通有国家电网,几乎全部的村中心都能接收到通讯信号。土工膜蓄水池和引水渠系统帮助山区居民解决了生活用水和部分生产用水问题。县还重视支持居民生产资金,建立与企业、合作社的价值链生产模式,促进社区生产。

“这些活动为居民创造了生计和收入。河广县力争到2025年底基本成为脱贫县。”范春松说。

保障全世界儿童们的安全未来 保障全世界儿童们的安全未来

6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了题为“武装冲突中的儿童保护工作”公开辩论会。担任联合国安理会6月轮值主席——韩国主持会议。

在冲突和气候变化面前以人为本 在冲突和气候变化面前以人为本

从2024年6月25日至27日,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ECOSOC)召开题为“在冲突和气候变化面前以人为本:加强人道主义援助和对国际人道主义法的尊重,促进效率、创新和伙伴关系”会议。越南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邓黄江大使出席并发表讲话。

相关新闻

新闻

越南再次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5年公约》政府间委员会成员

越南再次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5年公约》政府间委员会成员

越南于6月18-20日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创下历史先例,成为首个成功连任《2005年公约》政府间委员会成员的国家。此举彰显了国际社会对越南在推动文化多样性方面所做贡献的高度信任与认可,及其致力于将文化作为可持续发展核心的坚定立场。
民族文化赋能旅游业:老街省打造遗产与发展的协同样本

民族文化赋能旅游业:老街省打造遗产与发展的协同样本

老街省拥有25个民族的文化宝库,通过政策支持与人才培育,长期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弘扬。该省将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推动文化转化为经济动力,实现民族团结与可持续发展双赢。
体制突破,圆安居梦

体制突破,圆安居梦

“安居乐业”,这句古老的谚语不仅是生活中的箴言,更是国家发展政策的重要方向。
免费为困难儿童开展微笑修复手术

免费为困难儿童开展微笑修复手术

这是一次意义深远的公益活动,旨在为唇腭裂儿童带来笑容与更美好的未来。医院已做好接诊、筛查、住院和手术等区域的准备,并为患者及家属提供超过100份免费餐食。
帮助林同青年在家乡创业致富

帮助林同青年在家乡创业致富

从几十万到几百万元的创业贷款出发,林同省丹龙县若曼社的多名青年依靠政策信贷实现增收,年收入最高接近10亿越盾。越南社会政策银行为创业青年提供的优惠信贷资金,正成为帮助年轻人改变生活、在家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达龙乡那些挽留土锦手艺的巧手

达龙乡那些挽留土锦手艺的巧手

在(林同省丹龙县)达龙乡二村——这个曾以格贡村闻名的地方——织布机的声音每日依旧从四五位年长艺人、二十多名仍坚守这门手艺的妇女以及一群正在学习纺纱的年轻人手中,每天依然回荡着织布机的咔嗒声。人数不多,但他们坚韧不拔,正是这些人为土锦纺织——当地各民族同胞独特的文化遗产——守护着最后的脉搏,心中怀揣着一个默默的信念:只要还有人守护着这星星之火,这门手艺就不会消失。
得益于数字化转型,贫困乡达萨尔“脱胎换骨”

得益于数字化转型,贫困乡达萨尔“脱胎换骨”

为榴莲应用智能自动灌溉技术;利用Zalo、脸书等数字平台和技术销售当地主要产品和商品;使用在线平台与政府进行业务办理……这些是林同省丹龙县达萨尔乡乡民们已经和正在实践的应用。凭借这一新方向,达萨尔在地方建设和发展方面取得了迅速的改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