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亚麻’合作社与舍坪妇女“编织”富裕生活

22:00 | 21/03/2024

位于“猫王”宅邸脚下的河江省同文县舍坪社A舍坪村农林业综合服务合作社(又称白亚麻合作社)(Lanh Trắng)不仅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手工艺村旅游目的地,其还帮助这里的少数民族妇女消除饥饿、减少贫困。
数字化博物馆 向游客生动地传达河江之美 河江省苗旺县:通过发展社区旅游消除饥饿、减少贫困、保护当地文化 将绿色还给河江岩石高原

每天早上6点,住在舍坪社30岁的崇氏璃(Sùng Thị Ly)女士去地里割草,摘猪菜,然后回家给两个孩子吃早餐后送去学校。7点半,她来到白亚麻合作社,开始进行缝纫、刺绣等手工制作工作。中午11点,她暂停工作,去接孩子回家做饭,然后到下午2点继续上班。晚上,她把产品带回家,用当地政府资助的缝纫机继续缝制。

白亚麻合作社为许多处境困难的蒙族妇女创造了就业机会。
白亚麻合作社为许多处境困难的蒙族妇女创造了就业机会。

她说,因为结婚早所以刚结婚时的生活很艰难。她的两个年幼的孩子经常生病,吃穿全靠农田收成。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夫妻俩不得不四处奔波养活孩子。因为生活的重负夫妻间时常发生矛盾,丈夫常常借酒消愁。

2017年,崇氏璃女士参加了白亚麻合作社创始人黄氏球女士开设的缝纫班,然后加入合作社从事目前的工作。除了她丈夫每月为学校送餐而获得的一千万越南盾的工资外,她每月还能赚 四百万越南盾的收入。

“现在夫妻俩有了稳定的收入,我丈夫已经不喝酒了。在离家很近的一个地方工作,我有时间照顾父母和孩子,我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她说。

在白亚麻合作社工作为宋氏丽女士带来了稳定的收入。
在白亚麻合作社工作为崇氏璃女士带来了稳定的收入。

2017年,、住在舍坪社35岁的崇氏诗(Sùng Thị Sy)女士也在黄氏球女士的鼓励下加入了白亚麻合作社。 在接受识字、技术和英语培训后,她负责缝纫和销售工作。她家以前是村中最贫困的家庭,如今,她每月有四百万越南盾的稳定收入。她的丈夫也成为合作社积极、负责任的成员。他经常来合作社给妻子送饭,然后帮她裁剪布料、打包货物或修理机器。

崇氏璃女士和崇氏诗女士是通过参加白亚麻合作社摆脱贫困的众多苗族妇女中的两位。据黄氏球女士介绍,目前合作社共有社员32人,7个公社的下属小组成员共有125人。每月每人的收入为4百到7百万越南盾不等。

白亚麻合作社姐妹保持着手工编织的方法。
白亚麻合作社姐妹保持着手工编织的方法。

合作社采用闭环模式运作,以亚麻为原料,经过剥皮、纺纱、接驳纱线、络筒、织布、卷布、洗涤、晾晒、蒸煮、染色、刺绣等约40道工序,生产出各种各样的产品。截至目前,合作社已拥有70余款充满民族文化特色的手工织锦产品,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粗麻布、方枕、包包。 合作社部分产品已获得了OCOP(一乡一品)认证。

谈起创业初期,黄氏球女士说道:“出于保留传统亚麻编织行业、为家乡妇女创造就业机会的愿望,2017年,她在县政府和国家政府的资助下,为该区的赫蒙族妇女举办了职业培训班。同年,她向县人委会提议划拨近200公顷土地用于种植亚麻,并从银行借了一点贷款,与10名创始成员一起创业。

起初,遇到了许多困难,当地政府帮助合作社购买了缝纫机和织布机。 生产的产品得到河江省工贸厅的支持并在省内外的展会上推介。慢慢地合作社开始接到来自老挝和泰国的订单。 许多国内客户选择白亚麻面料来制作时尚设计产品。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合作社还改进了亚麻产品。例如,以前赫蒙族只能织出宽度为50厘米的布料,合作社改进后可以织出宽度为75厘米和90厘米的布料。染色工艺也得到了改进,每次染色量比以前更大,且不易褪色。

‘白亚麻’合作社与舍坪妇女“编织”富裕生活。
‘白亚麻’合作社与舍坪妇女“编织”富裕生活。

据黄氏球女士介绍,同文县目前有19个社、镇,但白亚麻合作社只在7个公社建立了附属小组,许多妇女仍然没有工作。因此,她希望今后,当地政府能够继续支持合作社开设技术和英语培训班,同时,支持资金购买更多机械,为困难妇女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相关新闻

新闻

越南再次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5年公约》政府间委员会成员

越南再次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5年公约》政府间委员会成员

越南于6月18-20日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创下历史先例,成为首个成功连任《2005年公约》政府间委员会成员的国家。此举彰显了国际社会对越南在推动文化多样性方面所做贡献的高度信任与认可,及其致力于将文化作为可持续发展核心的坚定立场。
民族文化赋能旅游业:老街省打造遗产与发展的协同样本

民族文化赋能旅游业:老街省打造遗产与发展的协同样本

老街省拥有25个民族的文化宝库,通过政策支持与人才培育,长期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弘扬。该省将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推动文化转化为经济动力,实现民族团结与可持续发展双赢。
体制突破,圆安居梦

体制突破,圆安居梦

“安居乐业”,这句古老的谚语不仅是生活中的箴言,更是国家发展政策的重要方向。
免费为困难儿童开展微笑修复手术

免费为困难儿童开展微笑修复手术

这是一次意义深远的公益活动,旨在为唇腭裂儿童带来笑容与更美好的未来。医院已做好接诊、筛查、住院和手术等区域的准备,并为患者及家属提供超过100份免费餐食。
帮助林同青年在家乡创业致富

帮助林同青年在家乡创业致富

从几十万到几百万元的创业贷款出发,林同省丹龙县若曼社的多名青年依靠政策信贷实现增收,年收入最高接近10亿越盾。越南社会政策银行为创业青年提供的优惠信贷资金,正成为帮助年轻人改变生活、在家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达龙乡那些挽留土锦手艺的巧手

达龙乡那些挽留土锦手艺的巧手

在(林同省丹龙县)达龙乡二村——这个曾以格贡村闻名的地方——织布机的声音每日依旧从四五位年长艺人、二十多名仍坚守这门手艺的妇女以及一群正在学习纺纱的年轻人手中,每天依然回荡着织布机的咔嗒声。人数不多,但他们坚韧不拔,正是这些人为土锦纺织——当地各民族同胞独特的文化遗产——守护着最后的脉搏,心中怀揣着一个默默的信念:只要还有人守护着这星星之火,这门手艺就不会消失。
得益于数字化转型,贫困乡达萨尔“脱胎换骨”

得益于数字化转型,贫困乡达萨尔“脱胎换骨”

为榴莲应用智能自动灌溉技术;利用Zalo、脸书等数字平台和技术销售当地主要产品和商品;使用在线平台与政府进行业务办理……这些是林同省丹龙县达萨尔乡乡民们已经和正在实践的应用。凭借这一新方向,达萨尔在地方建设和发展方面取得了迅速的改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