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名退伍军人赴越南归还高春戌烈士日记

17:00 | 06/03/2023

高春戌烈士家人在日记移交仪式上激动地说,由于客观原因,家里没有舅舅(高春戌烈士)死前的照片,舅舅的遗体也没有找到。因此,他家人非常期待能拿到这本日记,它是舅舅留下的唯一遗物。何辉米强调,我们将好好保管这本日记,希望能通过这本日记教育子孙后代。
国际失踪人员委员会协助越南进行烈士遗骸鉴定 为抗疫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举行大型超度法会 越南国家主席对越南烈士家庭扶助协会做出的贡献予以高度评价

3月5日,美国老兵彼得马修斯(Peter Mathews)和他的妻子在河静省旗英县旗春乡,向他56年来精心保留的越南烈士高春戌的日记归还给其家人。

美国老兵彼得马修斯和高春戌的日记。
美国老兵彼得马修斯和高春戌的日记。

彼得马修斯回忆说,1967年底,在越南西原战场上,他在许多士兵遗体中发现一本小册子,里面有许多精美的画作和他看不懂的文字,很像一本日记,就将其带回美国。

半个多世纪以来,这本日记仍保存在彼得·马修斯家中(美国新泽西州卑尔根菲尔德市)。彼得·马修斯希望有一天能回到越南,找到这本日记的主人并将其归还主人。该故事于2023年1月27日刊登在北泽西报纸上,并在网上传播。

2023年1月30日,河静省越南祖国阵线委员会主席陈日新获悉此消息后,就同省内有关部门配合,寻找高春戌烈士家属的信息并联系彼得·马修斯老兵。经过各方的努力,终于确认了高春戌烈士身份。

据高春戌烈士姐姐之子何辉米介绍,高春戌烈士于1946年出生在河静省旗英县旗春乡高胜村一个具有革命传统的贫困家庭。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1963年,高春戌入伍当兵,征战南方战场。1972年,家人收到高春戌的阵亡通知书,说他战死,没有留下任何遗物。

高春戌烈士姐姐之子何辉米先生和美国老兵彼得马修斯。
高春戌烈士姐姐之子何辉米先生和美国老兵彼得马修斯。

何辉米在日记移交仪式上激动地说,由于客观原因,家里没有舅舅(高春戌烈士)死前的照片,舅舅的遗体也没有找到。因此,他家人非常期待能拿到这本日记,它是舅舅留下的唯一遗物。何辉米强调,我们将好好保管这本日记,希望能通过这本日记教育子孙后代。

这本带尼龙封面的日记共有 104 页。里面写着许多诗词,讲述了年轻人高春戌出征保家卫国的热血腾腾精神以及在行军途中思念母亲、思念亲人的感慨时刻。

彼得·马修斯将高春戌烈士日记交给其家人。
彼得·马修斯将高春戌烈士日记交给其家人。

彼得·马修斯表示,当他拿起这本日记时,就感到非常惊讶。因为日记里有许多诗歌和美丽画作,让他感受到越南军人在激烈战争中的乐观精神。这本日记对他的影响非常深远,他还将其介绍给他的美国朋友,消除疑虑,也消除了敌对的心态,取而代之的是对两国人民友谊的盼望。

时隔半个多世纪重回越南,并来到河静省这片土地,彼得·马修斯情不自禁地表达了他对这个和平与繁荣的越南及亲善、好客的越南人民的截然不同的感受。

新闻

越南-中国特色出口产品推广周

越南-中国特色出口产品推广周

为落实越南和中国两国高层关于扩大双边贸易规模的共识,同时贯彻实施《2025年促进越南企业直接参与海外分销网络方案》,越南工贸部(国外市场发展司)于2025年11月18日至22日在中国湖南省长沙市举办“越南-中国特色出口产品推广周”,并邀请部分企业代表参加。
关于越南与外国非政府组织合作的第五届国际会议信息

关于越南与外国非政府组织合作的第五届国际会议信息

外国非政府组织工作委员会将于2025年12月4日举办“越南与外国非政府组织、各伙伴为繁荣和可持续发展而合作的第五届国际会议”。
推动越中数字化转型合作与人工智能(AI)应用发展

推动越中数字化转型合作与人工智能(AI)应用发展

11月16日至22日,由越南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副院长杨中意率领的越南代表团赴中国广西访问、工作并参加人工智能深度研修项目。
越南各省市与中国广西教育工作交流会议

越南各省市与中国广西教育工作交流会议

在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精神基础上,双方一致同意签署《2025年广宁省、谅山省、高平省、宣光省、海防市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工作交流会议备忘录》。
来自中国深基础技术的经验与越南基础设施突围的机遇

来自中国深基础技术的经验与越南基础设施突围的机遇

在近日于河内举行的“2025年越中深井、大直径桩及深基础技术国际会议”上,多家中国企业和科研机构带来了在实践中已被验证有效的技术成果。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交流,更为越中在地下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而这正是越南在未来十年中具有巨大需求的方向。
越中红河流域合作迎新机遇地方往来愈加紧密

越中红河流域合作迎新机遇地方往来愈加紧密

2025年老街红河文化节在甘唐坊盛大开幕,汇集文化、旅游、经贸与体育等多领域活动,充分展示红河流域的历史底蕴与民族魅力。活动成为推动越南与云南深化合作、促进地方交流的重要平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