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中国游客赴越南旅游

23:00 | 10/01/2023

越南旅游协会主席武世平强调,旅游部门需开展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尽早吸引中国游客的紧迫措施,为游客留下美好影响,确保可持续发展该市场。
寻找吸引中国游客赴越旅游的措施 越南西南部地区春节旅游——不能错过的精彩活动之一 越南韩松洞被加拿大《旅游杂志》评选为世界十大惊奇岩洞之一

1月9日,越南旅游总局与越南旅游协会联合在广宁省芒街市举行“吸引中国游客赴越南旅游的措施”会议。

“吸引中国游客赴越南旅游的措施”会议。图自越通社
“吸引中国游客赴越南旅游的措施”会议。图自越通社

中国政府宣布于1月8日正式开放国际旅游市场,为全球旅游释放积极信号。大多数预计迎接中国游客的国家都推出尽快吸引该重要旅游客源市场的游客的政策。然而,为了确保安全,许多国家已对中国游客实施有关新冠病毒防控的规定。

越南旅游协会主席武世平强调,旅游部门需开展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尽早吸引中国游客的紧迫措施,同时对该活动管理工作出台严格的规定,确保取得良好经营效果,整治服务中国游客中的违法行为,为游客留下美好影响,确保可持续发展该市场。

越南旅行联支会主席高智勇认为,为了吸引中国游客应恢复运营往返岘港、庆和、富国等地方的定期和包机航班,加大旅游目的地宣传力度,在市场促进和宣传工作中加强从中央到地方旅游管理机构之间的配合,注重旅游宣传形式和内容,利用微博、抖音、WeChat, QQ和百度等中国社交平台开展宣传工作。各家酒店、参观和购物点以及服务供应商应做好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准备工作,确保服务质量,绝不靠低价竞争。

高智勇先生认为,中国刚开放国门,拥有新冠病毒新变种的潜在风险,因此应推出迎接该市场游客人数逐步增加的路线图,确保居民和游客的安全。国家旅游管理机构应采取措施来加强旅游管理工作,为国内旅游公司发展和健康竞争,吸引更多游客赴越南旅游做出贡献。

中国是越南最大旅游市场。2019年,越南接待中国游客人数580万人次,占越南外国游客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赴中国的越南游客约450万人次。

2022年,受政府总理的关注和大力指导,越南旅游已快速赴,接待游客人数达1.015亿人次,与2019年相比增长19%,达计划的70%。

相关新闻

新闻

越中友好红色之旅——追寻胡志明主席足迹

越中友好红色之旅——追寻胡志明主席足迹

5月21日,越南文化体育旅游部国际合作局与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在河内联合发布了“广西红色研学之旅——追寻胡志明主席足迹”项目。值此越中建交75周年之际,此次活动旨在促进两国旅游合作和友好关系。
关于胡志明主席的新书亮相香港——连接历史记忆与越南—香港友谊的桥梁

关于胡志明主席的新书亮相香港——连接历史记忆与越南—香港友谊的桥梁

近日,越南驻香港和澳门总领事黎德幸向中国香港大馆遗址赠送了由国家政治出版社与胡志明博物馆于2006年联合出版的英文版《阮爱国在香港的案件1931—1933》一书。
越中国际旅客列车本月25日起恢复开行

越中国际旅客列车本月25日起恢复开行

在因新冠肺炎疫情暂停运营五年之后,越中国际旅客列车将于2025年5月25日正式恢复开行。届时,每天将有两趟列车,车次分别为MR1和MR2,往返于越南河内嘉林站与中国南宁站之间。
通过2025年“茶和天下”推动越中文化交流、旅游合作

通过2025年“茶和天下”推动越中文化交流、旅游合作

5月21日,以“2025年“茶和天下·雅集”为主题的文化交流暨旅游推介活动在河内举行。这是纪念越中建交75周年和“2025年越中人文交流年”框架内的活动之一,同时也是响应5·21国际茶日的活动。
越南鼓励中国大型集团和企业投资并发展越南铁路基础设施领域

越南鼓励中国大型集团和企业投资并发展越南铁路基础设施领域

越南正着力推进三大战略突破,其中包括交通、能源、数字化转型等基础设施建设突破,特别是与中国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因此,政府总理希望中国电建集团加强与越南合作伙伴在清洁能源、战略基础设施等领域上的合作。
越南隆安省与中国青海省携手合作共谋发展

越南隆安省与中国青海省携手合作共谋发展

越南隆安省与中国青海省在5月20日下午举行的投资对接交流会上,特别强调共同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坚定奉行“不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原则,这是双方达成的重要共识。
越南青年在广西启动“沿着胡伯伯的足迹”研学营

越南青年在广西启动“沿着胡伯伯的足迹”研学营

“沿着胡伯伯的足迹”研学营是落实两党两国高层共识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深化双方理解,尤其是推动两国有着传统友谊的地区青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越南河江省青年赴中国广西参加“追寻胡伯伯足迹”活动

越南河江省青年赴中国广西参加“追寻胡伯伯足迹”活动

5月17日至21日,胡志明共青团越南河江省委代表团赴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参加“追寻胡伯伯足迹”活动。该活动是“越中青年友好伙伴计划”框架内的重要内容,由胡志明共青团中央与中国共青团中央联合组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