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大华银行:越南2023年GDP增长6.6%

15:00 | 05/01/2023

大华银行专家认为,2022年的强劲增长表明越南在遭受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损失后的复苏能力,其得益于越南经济的多样化。
全国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2.6% 2021年前11个月越南工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6% 10月份河内市CPI同比增长1.6%

2022年,全球经济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动荡。新冠疫情以及各国冲突对包括越南在内的全球经济造成消极影响。在此背景下,越南政府已因地制宜、灵活精准施策,攻坚克难,并实现了高速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复苏增长的亮点。

近日,新加坡大华银行(UOB)公布了越南 2022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情况及对2023年的预测报告,其中,该银行将越南2023年GDP增长预测维持在6.6%。

附图。
附图

据大华银行的数据,由于外部需求出现放缓迹象,因此越南2022年第四季度GDP的实际增长恢复正常,同比增长5.92%。截至目前,越南GDP增长了8.02%,远高于2021年的2.58%,是自1997年以来最高的年中季度性增长率。

尽管制造业几乎没有扩张,而出口在12月份连续第二个月下降,但这被国内经济的零售和投资流动等的强劲增长所弥补。

大华银行专家认为,2022年的强劲增长表明越南在遭受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损失后的复苏能力,其得益于越南经济的多样化。大华银行将2023年GDP增长预测维持在6.6%,与正式预测6.5%水平一致。

关于通货膨胀方面,大华银行认为,通货膨胀率可能会保持稳定,尤其是在2023年上半年预计越南国家银行将采取措施来保持货币政策平衡以支持增长,同时保持价格平稳并确保银行业务安全。大华银行的报告预测越南国家银行有可能在2023年初再次加息100个基点,其后可能暂停,这符合大华银行对美联储政策轨道的观点。

在外汇战略方面,大华银行将2023年越盾/美元汇率上涨势头的预测维持在第一季度25200,第二季度25400,第三季度25600,第四季度25800。

经济专家表示,越南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因此在全球经济遭受各国冲突和疫情带来的消极影响背景下,2022年越南经济免不了要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但大部分经济专家对越南经济增长都持乐观态度。他们相信2023年越南将继续攻坚克难并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

相关新闻

新闻

推进中越高新技术领域企业合作交流

推进中越高新技术领域企业合作交流

2025年4月18日,越中友好协会主席阮黄英在河内会见了由大连高新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胡凡率领的代表团。双方围绕科技、创新、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合作进行交流,并就促进中越企业对接与合作达成积极共识。
越中加强铁路与公路合作共促互联互通

越中加强铁路与公路合作共促互联互通

这些跨境交通工程合作文件的签署,为在清水—天保国际口岸区域内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有助于促进越南河江省与中国云南省之间的边境贸易,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员与货物流通需求,推动两地乃至两国人民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入。
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将民营经济发展方案纳入"四大战略支柱"总体框架中 尽早提交政治局审议

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将民营经济发展方案纳入"四大战略支柱"总体框架中 尽早提交政治局审议

4月14日下午,越南政府总理、民营经济发展指导委员会主任范明政主持召开指导委员会会议,进一步完善提交政治局审议的民营经济发展方案。
越南加大改革力度 增强吸引外资能力

越南加大改革力度 增强吸引外资能力

截至2025年3月31日,越南引进外资总额达近109.8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具体是,今年前3月注册追加资金项目401项次,同比增长44.8%,追加资金达近51.6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5.1倍。
跨境电商合作新机遇

跨境电商合作新机遇

3月14日,越南工贸部与老街省联合举办电子商务发展会议,探讨促进跨境电商合作的政策与措施。越中双方代表围绕海关管理、物流发展、数字化转型等领域深入交流,并提出优化贸易通关与深化国际合作的具体方案。
越南政府副总理陈红河会见中国商用飞机公司领导

越南政府副总理陈红河会见中国商用飞机公司领导

陈红河要求越南交通运输部主持,有关部门配合,核查相关法律规定,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修改意见,消除将中国商飞飞机在越南运营的障碍。
2024年广西始发中越班列发运货物增长超11倍

2024年广西始发中越班列发运货物增长超11倍

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南宁局”)9日提供的信息显示,2024年广西始发中越快速通关班列(下称中越班列)累计发运货物19670标箱,同比增长1153%。班列货源辐射至中国25个省份,跨境货物覆盖越南、老挝、泰国等多个东盟国家。
经济外交促进对外合作与投资

经济外交促进对外合作与投资

近年来,永福省通过经济外交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2024年,多个国家的企业与永福省签署合作协议,涵盖半导体、摩托车制造等领域,同时加强与韩国、日本等地的多边合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