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扬越南泰族芦笙声

12:05 | 24/10/2022

泰族同胞的芦笙是完美的艺术品,是泰族对故乡和民族之爱的结晶,是泰族的灵魂。芦笙不仅是一个单纯的乐器,而且还是是泰族同胞的公共文化产品。
芦笙:安沛省芒炉山谷傣族人的独特乐器 春天到西北地区听赫蒙族芦笙的故事
Bản in : 让越南泰族芦笙声永远悠扬 | Vietnam+ (VietnamPlus)
附图:悠扬越南泰族芦笙声

芦笙是越南泰族同胞倾述感情的传统乐器,是民歌和民族舞蹈的灵魂,也是泰族文化的象征,是在泰族音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传统乐器。

在山罗省木州县东创乡盎村出生和长大的威文峰先生从小就爱上了芦笙的声音。对他来说,芦笙是他倾述和寄托感情的知心朋友,是保护与弘扬泰族音乐特色的有效桥梁。

山罗省木州县东创乡盎村居民威文峰先生说:“我从我爸爸和盎村艺人学会吹芦笙。芦笙声音很好听,我经常吹给游客和当地人民听”。

芦笙是唱泰族民歌不可或缺的乐器,出现在所有喜庆的场合,如新居庆典、婚礼等。悠扬的芦笙声伴随着泰族们欢歌起舞。世代相传的芦笙虽然简单、质朴,却能吹出扣人心弦的旋律来,打动了许多泰族青年男女。

山罗省木州县东创乡盎村居民 威氏辩说: “今天听了听芦笙的声音让我怀念我年轻的时候。那时,一听到芦笙声我就知道我男朋友来了”。

泰族同胞的芦笙是完美的艺术品,是泰族对故乡和民族之爱的结晶,是泰族的灵魂。芦笙不仅是一个单纯的乐器,而且还是是泰族同胞的公共文化产品。

河内市 黎文松说:“今天聆听的芦笙声音给我带来新鲜的感受。今后我们要更加做好少数民族文化价值保护与弘扬工作”。

作为泰族同胞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芦笙像越南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正面临着被埋没的危机。像威文峰先生那样会表演芦笙的艺人已经为数不多了。吹芦笙的难度很高,需要具备热情和付出很大的功夫。因此当地同胞正努力传承这种乐器的制作工艺和吹奏技法,让芦笙声永远悠扬。

相关新闻

新闻

奥黛——年轻一代传承与创新的传统文化象征

奥黛——年轻一代传承与创新的传统文化象征

基于越南文化部们、各团体机构和广大人民群众坚持不懈的努力,越南奥黛在民族心中始终保持着重要地位,成为代代相传的桥梁以及传统与现代文化交融的象征。
越裔年轻一代的溯源之旅:通过母语发现本色

越裔年轻一代的溯源之旅:通过母语发现本色

丹尼尔·阮怀进(Daniel Nguyen Hoai Tien)出生并成长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兰治县的一个越裔家庭,但在他幼年时没有太多机会接触到母语。当丹尼尔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学习越南语课程时,出现了转折点。 丹尼尔分享道:“这是真正开启我寻根之旅的起点。” 从那时起,母语成为了他探索身份认同并与家乡建立深厚联系的钥匙,为他带来了更深刻的体验。
保持和传承钱瑶族的蜡染技艺

保持和传承钱瑶族的蜡染技艺

距离平省原平县原平镇约20公里的怀犒村(原平县光城乡)隐于山谷中。在这里,钱瑶族同胞们依然保持着独特的蜂蜡印花艺术。
越南各民族文化节将在广治省举行

越南各民族文化节将在广治省举行

越南各民族文化节期间将陆续举行群众文艺汇演、民族服装秀、各民族传统仪式展演和推介等活动。
越中家庭的故事

越中家庭的故事

经历了许多情感的波折,跨越了文化和语言的差异,越中家庭通过努力理解和分享而获得了幸福。
将手工艺村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将手工艺村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河内市已确定,开展贸易促进活动,以及为OCOP产品乃至手工艺村产品寻找销售市场是最重要的任务。
平福: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同胞努力脱贫

平福: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同胞努力脱贫

布亚摩乡动员一切资源支持人民群众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水平。通过确保精准扶贫措施及时跟进,多年来该乡贫困发生率明显下降。截至目前,布亚摩乡减少贫困户105户,目前只剩下贫困户127户和近贫困户80户。许多家庭努力克服困难,实现可持续脱贫。
‘爱心百万步’活动:向西北地区困难群众送去全国各地人们的爱

‘爱心百万步’活动:向西北地区困难群众送去全国各地人们的爱

“爱心百万步”是越南红十字会及其合作伙伴为纪念奠边府大捷70周年发起的社区公益慈善专项宣传活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