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女儿与越南妈妈
越南永福省启动“了解越老关系”在线比赛活动 越老加强地方间合作 继续弘扬老越特殊关系万古长青传统 |
三月份的某一天,前岘港师范大学文学系讲师,现在老挝沙拉湾越南语中心任教的谢老师的干女儿拉达文(Latdavon)和干女婿Bounliep为她送来了绿色食物。
所有这些食物都是由拉达文家自种的,其中包括三把空心菜、十来根香茅和一把葱,全部都捆得整整齐齐的。这次拉达文夫妇为干娘带来的唯一买的食物是从湄公河捕获的干净美味的两条鱼。
拉达文家带给谢氏全老师的鱼和菜 |
谢老师说道,去年在新冠疫情正紧张时,因为担心她一个人住在中心,拉达文夫妇一直定期给她送来大米、蔬菜、鱼、肉、油盐等,每次都送来很多,多到她都吃不完。
拉达文是谢老师收养多年的女儿。当她还是岘港经济大学银行专业的留学生时,拉达文被谢老师收养并经常住在她家。谢老师去老挝教越南语时,正好住在沙拉湾养女家附近,所以拉达文经常往返中心探望她。她时不时给妈妈送些大米、蔬菜、鱼肉等,还偶尔带妈妈出去喝咖啡、与全家一起去旅游,又或者带她出去与以前的老挝学生见面等等。
当拉达文从归仁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时,谢老师也一直陪在拉达文和她的小家庭身边 |
3月8日国际妇女节,拉达文夫妇和孩子们一起把“外婆”谢氏全接回家团聚。当拉达文从归仁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时,谢老师也一直陪在拉达文和她的小家庭身边。
今年年初,因为谢氏全妈妈要回岘港与家人一起过春节,拉达文夫妇便送了60公斤老挝糯米给她作为礼物带回国。谢老师把这些糯米分给邻居每家几公斤,收到的人都称赞糯米味香软糯。回到老挝时,她的行李箱里除了糖果和椰子脯,还有送给拉达文夫妇和拉达文妹妹的三双鞋。
“我没有什么礼物送你们。我只希望能让你们开心和满意。不知这双鞋合不合你们的脚。车子又小又挤,我带不了什么。”这是谢老师当拉达文在社交网络上开心地晒越南礼物时所说的话。
回到老挝时,她的行李箱里除了糖果和椰子脯,还有送给拉达文夫妇和拉达文妹妹的三双鞋 |
除了拉达文,谢老师在岘港师范大学任教时还收养了许多其他老挝留学生。她如实分享到,到现在,她已经不记得自己曾收养过多少个老挝孩子了。她只知道,来到这个占芭花之国教越南语的时候,走到哪里她都能碰到这些孩子。被她收养的孩子们和以前的学生对她总是很亲切和亲近,因此即使离开家四年,谢老师也从未感到孤独。
多年前,在岘港师范大学文学系工作时,谢老师很热情地参加了给在越南留学和研究的老挝留学生提供寄宿家庭项目。孩子们刚来家里住的时候,对这个地方的生活方式还很不习惯,对一些菜的口味道也不习惯,谢老师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她仔细询问每道菜是否合他们的口味,还让他们教她做老挝菜。
幸运的是,谢老师多次到老挝教授越南语,因而了解老挝的风俗习惯,可以帮助被收养的孩子们更快融入社会。像拉达文一样,他们将谢老师的家庭视为他们的第二个家庭,是一个有非常爱他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家。听到老挝学生们称他们为父、为母,把自己称为子女时,谢老师非常高兴,尤其是现在,她的孩子们已经长大,去远方工作了。
“当时,这些孩子经常来我家。我告诉他们,想去哪儿不用租车,用我的车就行,别不好意思。我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不知道为什么,教老挝学生时,我对他们产生了一种莫名的疼爱,想在任何事情上帮助他们。”谢老师吐露道。
谢氏全老师与沙拉湾越南语中心的老挝学生 |
每逢老挝传统新年(Bunpimay)往往是谢老师家最热闹的时候,因为这些孩子们都聚在这里。这个时候,她和她的家人经常为这些孩子举办迎新年的活动,为他们做老挝的传统菜肴,为他们完成新年的拴线仪式。
由于与老挝学生有着不浅的缘分,即使已经60多岁,但当岘港在老挝南部省份开设越南语中心并邀请她任教时,谢老师也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独自在异国他乡生活的谢老师有时候也非常想家。也幸亏有 Facebook,Zalo 及她孩子们的家里都安装了摄像头,所以谢老师可以随时给他们打电话或者通过视频看看她的孩子们以解思念之情。今年2月底,当岘港的学生们在家上网学习很长时间后终于可以返校时,谢老师在与女儿通视频时听到外孙女和妈妈说再见去上学,她感慨万千。
谢老师表示,在老挝,她没有太多时间来悲伤。之前被收养的孩子和以前的学生经常来看望他,并带她到处旅游。除了在中心任教外,谢老师还在她居住的附近为老挝儿童们开设了越南语班。“这个越南语班吸引了很多小朋友,他们都很可爱。每次从越南回来,我都会给这些孩子带些衣服和糖果等东西。然而,由于这段时间疫情严峻,我不得不暂停授课。孩子们过来玩的时候一直央求我继续上课,但我却不敢。”谢老师感慨地说。
谢老师经常送给老挝学生越南语课本。她说,她的学生各个年龄段的都有,年龄最大的已经50多岁。但无论年龄大小,他们都喜欢学习越南语,而且读写的速度也很快。不过越南语的语义极其丰富,让谢老师每次都不得不仔细讲解。有时候,为了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她还教学生们说他们感兴趣的俚语。
谢老师说到:“老挝人很诚实,也很真诚。我们如何对待他们,他们便如何对待我们。被收养的老挝孩子和以前的学生对我的感情正是我对这份工作坚持不懈的动力。如果没有这份感情,我可能走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