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度岘港市经济规模约达26.769万亿越盾

13:46 | 06/04/2022

岘港市统计局局长陈文宇在对该市今年第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做出评价时表示,基于多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放宽,旨在实现“安全灵活适应,有效控制疫情,促进经济社会复苏发展”的目标等,岘港市经济正出现积极变化。
3月8日上午,越南国内市场黄金价格超过7350万越盾,创历史新高 2月15日 国内黄金价格每两6300万越盾 第15次“给你的春天”交流晚会获得募捐近1040亿越盾
附图。
附图。

陈文宇表示,岘港市已特别注重企业支持措施,关注推进加工和制造业、建设、物流仓储、居住和餐饮服务等行业恢复,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加快重点工程施工进度,集中公共投资资金到位进度,同时还关注出台各项社会保障政策。

今年第一季度,岘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约0.89%,其中农林水产业增长2.6%;工业和建筑业增长1.96%,服务业增长0.80%等。

基于该市努力推进新冠疫苗接种计划,尽管新增确诊病例增加,但就诊和死亡病例数大大减少。同全国各地方一样,岘港市已放宽多项防疫措施,经济对外开放,大多数居民和企业各项活动逐渐适应于新常态。第一季度增长率仍低于2021年同期4.27%的水平,但该增长率被视为一个新阶段的初步成果,为下个季度和2022年经济增长注入动力。

据统计总局的报告,第一季度岘港市经济规模(按现行物价计算)约达26.769万亿越盾,同比增长8300亿越盾。

关于第一季度经济规模结构,农林水产业占比达1.75% ,工业和建筑业占比达20.12%,服务业占比达67.13%等。总体上看,第一季度经济结构同比小幅度转移。

在安全和灵活适应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下的经济复苏信号已推进新企业成立和尽早使暂时停产企业复产复工。自1月15日至3月15日,岘港市已向876家企业、分公司和代表处签发企业营业执照,法定资金达6.661万亿越盾,企业数量和注册资金分别同比增长12.9%和10.7%。

此外,复工复产企业数量1071家,同比增长62.5%;145企业已完成注销手续,下降7.4%。

截至3月20日,岘港市财政收入达5.790万亿越盾,同比增长5.8%。其中中央财政收入达1.656万亿越盾,地方财政收入达4.134万亿越盾。

岘港市统计局局长陈文宇表示,为了保持第一季度的积极信号和继续加速,尽快推动经济复苏,岘港市将集中同步开展各项支持措施,保持生产经营稳定,为减少经济增长萎缩做出贡献。

该市将优先有效开展各项旅游复苏活动,加强旅游宣传和促进活动,在4.30南方解放日和五一国际劳动节国内旅游需求刺激计划等。此外,推进旅游领域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等。

相关新闻

新闻

'越南特色品牌'——唤起新时代的民族自豪感

'越南特色品牌'——唤起新时代的民族自豪感

2025年亚太经济论坛以“促进经贸合作·提升越南品牌”为主题,旨在扩大区域合作机会,在充满活力的亚洲经济格局中传播越南价值。
中国专家:越南是国际企业的战略性投资目的地

中国专家:越南是国际企业的战略性投资目的地

在全球经济多变的背景下,越南持续巩固其作为亚洲最具吸引力和最安全的投资目的地之一的地位。国际企业和专家普遍高度评价越南政治环境稳定、政策开放以及政府的强力改革决心。
9个月后,超1540万国际游客选择探索越南

9个月后,超1540万国际游客选择探索越南

过去9个月,越南接待了超过1540万国际游客(比2024年同期增长21.5%),旅游和旅行社收入估计达69.6万亿越盾(比去年同期增长20.5%)。
嘉莱省获批255个对华出口种植区代码

嘉莱省获批255个对华出口种植区代码

2025年,越南嘉莱省农业与环境厅植物栽培与保护分局公布,全省已获批255个对华出口种植区代码,面积超10200公顷,旨在促进当地农产品对中国及其他国际市场的出口。
推动议定书签署,缩短柚子和牛油果对华出口时间

推动议定书签署,缩短柚子和牛油果对华出口时间

在2025年第十届越南国家农民论坛上,工贸部部长阮鸿延建议工贸部相关部门立即致函中国商务部部长。本月(10月)内必须完成,以在最短时间内推动越南柚子和牛油果议定书的签署。
越南继续是参展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

越南继续是参展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

2025年第二十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于9月17日至21日在中国广西南宁市举行。
200个越南展位参加2025中国—东盟博览会

200个越南展位参加2025中国—东盟博览会

20家越南企业的200个展位亮相于2025年9月17日至21日在中国广西举办的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
150多家龙头企业参与2025年东盟经济论坛

150多家龙头企业参与2025年东盟经济论坛

8月16日,2025年东盟经济论坛在越南正式加入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30周年之际在新加坡隆重举行,论坛汇聚了来自越南和东盟成员国的150多家龙头企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