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遗产
越南愿与中国和其他国家一道推动数字经济乃至服务贸易关系 越南愿与中国和其他国家一道推动数字经济乃至服务贸易关系,不断朝着开放、包容、可持续、尊重、平等、人文和互利的方向发展,为各自国家的发展和为地区及全球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作出贡献。 |
数字公民在线学习平台对所有人免费开放 越南劳动荣军与社会部职业教育总局近日与国际移民组织(IOM)驻越南办事处、微软(越南)公司联合举行www.congdanso.edu.vn平台启用仪式。 |
在包容性数字领域发展议会合作关系面向2025 年东盟共同体 第42届东盟议会联盟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8月23日下午以视频形式举行。AIPA主席、文莱立法会议长阿卜杜勒·拉赫曼·塔伊布主持会议。 |
数字化使民众更容易探索和了解遗产。 |
通过数字化走向社会
对遗产进行数字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使用数字技术工具来保留、保护和研究各种遗产并将其展示给观众。
数字遗产的巨大价值与意义在教科文组织《2003年数字技术遗产保护指南》、《2009年数字技术遗产保护宪章》等业已出台的文件中得到充分肯定。
《宪章》将数字技术遗产描述为“人的知识资源或表现,无论是文化、教育、科学、行政或技术、法律、卫生及其他信息种类,日益得以数字化或从现有的类似资源转化为数字技术的形式”。
多位遗产保护专家认为,数字化遗产保护的目的不仅限于阻挡其被消失或淡化,还确保其能够走向观众。
让遗产伴随当代生活
对于自然遗产,很多国家正利用“3S”技术,即时间、空间、光谱多源高清图片,形成大量遥感数据。科学家们经常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定位和高精准度卫星定位功能和其他不同评估模式,旨在进行可持续保护自然遗产区。
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研究团队采用数字技术研究澳大利亚大堡礁珊瑚礁便是典型的例子之一。该珊瑚礁沿着昆士兰海岸,长达2011公里,是经过几千年洗礼的著名自然遗产。2003年,该研究团队使用超级传感镜面对位于5至6米深度的珊瑚群体进行光谱反射测量,旨在分析活珊瑚、死珊瑚和海带的现状。研究团队队长库泽博士表示,珊瑚礁是对全球规模气候变化反应最快的生物体系。及时掌握其现状是研究气候变化影响和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要因素。
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领域中,凭着因特网和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虚拟复原方式对遗产进行直观展现。这大力推进了古代文明的推广和继承。数字遗产的虚拟复原过程包括三个主要环节。首先是结合多源数据来设立历史遗址的模型。其二是生动设计各种主要历史和文化事件,加上反映时代风格的服装、发型、街道设置等多个场景和细节。最后是用数字技术结合虚拟实际技术(VR)、三维投影(3D)、增强现实(AR)或数字漫画等技术展现古代虚拟场景。
一些专家学者在这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比如瑞士日内瓦大学虚拟复原了庞贝古城。意大利米兰市考古学博物馆建立关于埃及文化葬礼物品的3D互动展厅。该项目由米兰百科大学萨拉·戈尼齐·巴尔桑蒂等专家负责。在此展厅中,观众可以把握、扭转这些在3D虚拟环境中复原的遗物,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观察 。这些都依靠VR和AR虚拟实际设备的功能。
数字技术是未来的趋势,为不同群体丰富了走进遗产的方式,其中包括以研究为目的的考古学专家、遗产管理机构和博物馆,或是以旅游、学习为目的的广大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