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多措并举吸引海外越侨回国服务

16:37 | 22/11/2019

梁青毅强调,旅居全世界的越南人对祖国建设和捍卫事业做出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贡献。在经济方面,越南侨汇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

越南外交部海外越南人事务国家委员会副主任梁青毅。(图:越通社)

11月19日,越南外交部海外越南人事务国家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举行委员会成立60周年纪念典礼暨一级独立勋章授勋仪式。值此机会,委员会副主任梁青毅就海外越侨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事业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吸引更多海外越侨回国服务的措施以及各有关机关在侨务工作中的协作配合接受媒体记者的采访。

梁青毅强调,旅居全世界的越南人对祖国建设和捍卫事业做出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贡献。在经济方面,越南侨汇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自1993年至今侨汇总额累计达到1600亿美元,成为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资金来源。

此外,海外越侨还积极在越南开展生产经营投资活动,共成立企业近3000家企业,资本总额为40亿美元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海外越侨正对国家各个领域、尤其是科技领域贡献智慧和力量。近年来,海外越南人在所在地成立了许多知识分子组织和协会,如全球越南科学家和专家协会、美国越南倡议小组、新加坡越南旅程小组等,其对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越来越多的具体贡献。

与此同时,许多侨胞还特别关注祖国主权问题。因此,9年来,委员会已组织海外越侨代表团走访长沙岛县和DK1高脚屋。通过这一颇具意义的活动,侨胞们已更加深刻了解长沙的实际情况并采取切实行动,如在德国、波兰、法国、韩国等国成立长沙俱乐部,为宣传并强化越南对长沙和黄沙两个群岛的主权作出积极贡献。

此外,海外越侨还开展许多活动,传承民族文化,尤其是越南语教学活动在全世界得以开展并取得积极进展。

梁青毅表示,吸引更多海外越侨回国服务是备受高度关注的问题。目前委员会正同科学技术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配合制定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越侨回国服务。

目前,旅居世界各国越南人总数约为450万人,所在地不同、学历也不同。因此委员会和国内各有关部门和地方以及越南驻外代表机构之间的协作配合是决定侨务工作是否成功的因素之一。

越南政府颁发2016-2020年阶段行动计划之后,越南外交部也制定了2016-2020年阶段行动计划,其中要求越南驻外代表机构特别重视侨务工作以及公民领事保护工作。这是外交部四大支柱之一。在该行动计划中,外交部提出了18项任务,如加强民族大团结、凝聚海外侨胞智慧力量、传承民族文化、越南语教学、公民领事保护等。

近期,委员会已密切配合越南驻外机构妥当解决与海外越侨有关问题,从而增强旅居世界各地越侨同胞对党和国家的信任。

(安娜)

新闻

越南文化空间在中国广东国际书展留下深刻印象

越南文化空间在中国广东国际书展留下深刻印象

在中国广东广州举行的国际书展“南国书香节2025——阅·世界”上,越南馆前长长的参观队伍,生动展现了越南文化对当地民众和国际友人的吸引力。
越南展示人权与宗教信仰自由成果及民族文化遗产

越南展示人权与宗教信仰自由成果及民族文化遗产

越南政府人权指导委员会常设机构办公室与岘港市人民委员会8月15日在会安坊联合举办了“民族——信仰与遗产”图片展,展现越南在人权保障和宗教信仰自由领域的成果及民族文化多样性。
《越南——记忆之旅》摄影集致敬国庆八十周年

《越南——记忆之旅》摄影集致敬国庆八十周年

越法双语摄影集《越南——记忆之旅》在巴黎正式发布,以艺术影像再现越南历史与日常之美。该作品不仅是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更是对越南80周年光辉历程的深情致敬。
越南推出国庆80周年成就展专题旅游线路

越南推出国庆80周年成就展专题旅游线路

为庆祝越南国庆80周年,河内将于8月28日至9月5日举办“独立—自由—幸福80年征程”国家成就展,免费向公众开放。展览将集中展示越南在多个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并配套丰富的文化活动与交通保障措施。
越南饮食文化展台在中国香港书展吸引众多参观者

越南饮食文化展台在中国香港书展吸引众多参观者

越南驻香港澳门总领事馆在香港书展上设立的展台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前来了解越南的旅游目的地及饮食文化。
为传播越南传统价值与文化特色贡献力量

为传播越南传统价值与文化特色贡献力量

近日,在加拿大最热闹的城市之一多伦多,一场多元文化活动得以举行。其中,当地越南社群选择了茶艺表演并带来了月琴茶桌——一个象征着越南艺术与传统交融的符号,为这座多元民族城市增添了别样的文化色彩。
越南作家在中国推介文化书籍

越南作家在中国推介文化书籍

《白云生处有人家》的作者杜光俊煌,作为主要嘉宾出席了在中国崇左市举办的“同赏翰墨雅韵 共奏文明乐章”2025年崇左市跨国阅读和书法大会。
讲述河内美食记忆的越南图书在中国受肯定

讲述河内美食记忆的越南图书在中国受肯定

以河内饮食为题材、融合记忆与研究的《河内人:旧时饮食杂记》在中国受到热烈欢迎,成为越中文化交流中的一道温暖纽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