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越南共血液、同欢乐
中国军事顾问团亲属为增进越中两国两军和人民的紧密联系做出贡献 中国友好人士代表团会见武元甲将军之子 中国友好人士对奠边府大捷70周年纪念大典的举办工作印象深刻 |
五月初的一天,在河内一个下着雨的下午,值此奠边府胜利70周年之际,我遇见了应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的邀请前来越南参加活动的沈莉女士(1954年出生于中国广西)。
沈莉女士(右二)与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工作人员和南溪山医院医务人员合影。 |
这位70多岁的老太太虽然身材娇小,但却还很敏捷。她留着短卷发,总是面带和蔼的微笑。这是她第一次来河内,但沈莉女士表示:“我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在我心里,越南人民就像家人一样亲切。”
她说:“1972年,桂林的医疗力量还很薄弱。当时,我即将高中毕业,却被叫去南溪山医院参加护理培训。”
“刚入学不久,老师就告诉我们有一位AB型血的越南患者急需抢救。当时AB型血在桂林非常稀有。病人又需要大量输血,因此领导就动员全院人员进行验血来寻找合适的献血者。化验结果出来后,我便和AB型血的师姐们立即去献血。”
“由于及时输上了合适的血液和及时的救治,病人脱离了危险并痊愈。我感到无比的高兴。这是让我终生感到自豪的回忆,因为我能为越南病人贡献出微薄的力量。 我也为能够参与那个历史阶段,为国际友人做出的贡献、为培育越中友谊而感到非常自豪。”
据沈莉女士的介绍,那段时间,南溪山医院的领导和医务工作者在病人需要时都参与了献血活动。此外,桂林市人民和解放军战士也经常为越南病人献血。
越中友谊的医生
在此次访问越南期间,除了沈莉女士外,还有南溪山医院的其他领导和医务工作者,他们如今都已是白发苍苍。 然而,在他们相遇时,他们仍然对过去念念不忘、重温每一段回忆、记起曾经的越南病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代表刘艳青女士(出生于1956年,陪同此次访问的南溪山医务工作者)分享道:“在学校上课时,老师教我们基本的越南语句子,以便能够与越南病人沟通。我们在友谊关口岸接了病人,然后将他送往南溪山医院。在医院里,我们和病人一起度过了一段的欢乐时光,比如下班后打乒乓球、排球、羽毛球等等。当越南病人来到医院就诊时,他们对这里的事物都很陌生,我们便帮助他们购买日常用品,当他们的健康状况好转时,我们就带他们去旅游。”
沈莉女士与刘艳青女士合影留念。 |
“当时,虽然我们每天工作8小时,但下班后,除了吃饭、睡觉,剩下的时间我们都用来帮助越南伤兵、病人锻炼或是娱乐,以快速恢复健康。”
在庆祝南溪山医院成立50周年的纪录片中提到:1968年,北京调派了278名医护工作者,还有从各地派出约600名后勤人员和本地的医护工作者。在医院刚开始运营的日子里,虽然医院已建成,但内部布置尚未完成。于是每天医生护士们一边学习越南语,一边搬运医疗器具,为越南病人服务。
越中友好协会秘书长陈氏春莺女士表示,为了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战争,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1966年),南溪山医院于1967年动工至1968年竣工。1969年至1975年,中国卫生部下属的桂林南溪山医院E医院通过越南联络点为越南南部士兵伤员和越南各地干部提供救治。在这七年里,医院收治了5432 名患者。其中,为伤病越南军人进行手术2000余例,输送了78万毫升血液。
1975年,最后一批患者被送往越南后,医院规划由广西卫生厅管理,并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为表彰南溪山医院在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战争中做出的贡献,1974年,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向南溪山医院全体干部和医院工作人员授予一级抗战奖章。至目前,南溪山医院接待了许多越南各级、各部门代表团的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