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第一个到欧洲留学的女孩,帮助人们销售农产品,为社区创造生计

08:00 | 03/10/2023

1990年出生的鏊氏燕是老街省坝洒县稔镯社甘舍村的长衣瑶人。 小燕是该公社第一位获得哥廷根大学(德国)可持续森林资源管理伊拉斯谟项目价值 5万 多美元(约合 12 亿越南盾)奖学金的学生。 毕业后,小燕选择回家乡创业。
南定省最大的中秋灯笼制作村洋溢着中秋节的浓郁气氛 三清鱼露制作村:保留家乡风味 发展地方经济 4名越南女孩工作场所”犯禁忌“,被村里罚一头猪

小燕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尤其是她的自传《相反的道路》出版后。 作为一家四口之家的老三,小燕的家庭十分贫困,孩子们对于只吃野叶蘸盐的饭菜并

不陌生。雨季时节,房屋经常漏水。 小燕妈妈说,有一天,她回家时,看到孩子在一群猪旁边睡得很香。

虽然困难重重,但她的父母还是想方设法送小燕去学校读书,让她以后的生活不那么辛苦。 到了九年级,她的父母再也无法送她上学了,所以他们让小燕退学,在家下地干活,准备结婚。 由于小燕学习成绩很好,所以老师觉得很可惜,每天都去小燕家劝她回学校。 那时,小燕不敢见老师,只是躲在芭蕉树后面哭。 在家的三年里,小燕几乎没有一天不提上学的事,最终小燕妈妈心疼女儿,点头同意了。

村里第一个到欧洲留学的女孩,帮助人们销售农产品,为社区创造生计
1990年出生的鏊氏燕。

高中毕业后,小燕怀着“成为一名护林员,防止树木被随意砍伐”的愿望考上林业大学(河内)。

在读书的同时,小燕还申请了一份高尔夫球场的兼职工作,以减轻父母的负担。 从三年级开始,小燕每学期都获得优秀学生奖学金。 在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帮助下,小燕出色地获得了哥廷根大学价值5万多美元(约合12亿越南盾)的可持续森林资源管理硕士学位全额奖学金。

小燕在留学期间写了自传《相反的道路》,讲述了她克服自身局限性和社会偏见,征服人生最大梦想,就是去留学的历程。这本书给了年轻人追求梦想的力量和信心,为改变边境山区人们的看法做出了贡献。

获得硕士学位回国后,小燕到多家非政府组织工作,实施了许多有关本土知识价值的项目,指导社群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

最近,小燕决定辞掉城里的工作,回到家乡创业,因为她意识到:“如果我只是像以前一样说话和用语言鼓励别人,那我永远只是纸上谈兵而已。我必须致富,有坚实的经济基础,这样我的声音才有分量,才能为社会创造生计。”

据此,2023年7月10日,Goong本地知识合作社诞生了(在瑶族语中,Goong的意思是“良好”),旨在促进瑶族产品的贸易,特别是注重于几千年来积累的本土知识产品,例如使用树木和林叶进行治疗、传统医学或以自然方式种植的农产品。

村里第一个到欧洲留学的女孩,帮助人们销售农产品,为社区创造生计
小燕都会利用时间拍摄有关当地人民的食物,文化,习俗等宣传片段。

凭借在可持续森林资源管理方面训练有素的专业知识,鏊燕始终注重向农民传达如何以可持续并达到质量标准的方式开发本土农产品。

除了向当地人们采购特色农林产品外,她还直接指导人们如何可持续开发、保证产品质量。 例如,她建议人们下雨后不要立即去收集森林蜂蜜,因为这并不能保证蜂蜜的质量。如果有人还故意去早收,她坚决不收购。

每逢周末休息时,小燕都会利用时间拍摄有关当地人民的食物,文化,习俗等宣传片段以及激励年轻人的故事然后分享到社交网络上。

介绍鏊氏燕家乡产品的视频初步在形象和经济价值上产生了积极效果,为社区创造了生计。

她希望不久的将来,当地人们的生活会得到改善,很多孩子尤其是女孩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有条件像她以前一样出去学习。

新闻

三位‘老外’ 是越南语的语言大使

三位‘老外’ 是越南语的语言大使

美国人史蒂芬·特宾(Stephen Turban)迷恋单口喜剧表演;来自纽约(美国)的乔·约克(Kyo York)对郑公山的音乐情有独钟;俄罗斯的安德烈·阮(Andrey Nguyễn)则痴迷于越南传统美食。这三位西方青年不远万里来到越南,却对越南文化怀有共同的热爱。为了满足这份热情,他们将越南语视为沟通的桥梁和交流的工具。机缘巧合之下,他们成为了“语言大使”,让越南语得以发扬光大,传扬四方。
语言竞技: 越南语在日出之国的弘扬

语言竞技: 越南语在日出之国的弘扬

近期,在日本,演讲比赛、摄影比赛、越南语能力考试等活动日益蓬勃发展。这不仅是提升语言技能的活动,更是为了在当地约六十万在日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越南人群体中,维护和传播母语。同时,它也是为学习越南语的国际学生提供的一个平台,帮助他们进行实践,并展示他们对越南语和越南文化的理解。
在法国沙特尔教孩子说故乡话

在法国沙特尔教孩子说故乡话

在古老的沙特尔市,这里距离法国首都巴黎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来自越南广治省的黄氏儿女士,每天坚持教导她的两个孩子说越南语、阅读越南书籍、并唱越南儿歌。黄女士分享道:为孩子保留越南语,对我而言并非一项“任务”,而是每天的小小乐趣。“只要家里还能听到越南语,我就觉得故乡仍然离我很近。”
用音乐和美食守护越南语

用音乐和美食守护越南语

用民族乐器教授声调、在烹饪家乡菜时讲越南语……母语正被海外游子以最具体、最亲近的方式守护与传播。凭借情感、创意与热爱,越南语在新一代孩子身上每天都在成长。
阮氏清河博士——在台湾耕耘越南语的二十年

阮氏清河博士——在台湾耕耘越南语的二十年

在现代节奏紧凑的台湾台南市,一条静谧小巷里,每天早晨人们都能见到一位肩背自制帆布袋、袋中装满教材资料、骑车前往课堂的女性——她就是阮氏清河博士,1980年出生于越南河内嘉林。二十年来,她默默耕耘,为越南语在台湾扎根、生长倾注了全部热情。
香港越南人社群携手支援越南受灾同胞

香港越南人社群携手支援越南受灾同胞

面对第10号与第11号台风造成的严重灾害,中国香港的越南人社群积极伸出援手,募集善款逾1亿1千万越南盾,以行动展现侨胞团结互助、同舟共济的精神。
越南留学生在中国天津举行新生欢迎晚会

越南留学生在中国天津举行新生欢迎晚会

近日,越南留学生协会天津分会在中国天津隆重举办了以“崛起纪元·闪耀越彩”为主题的“2025越南新生欢迎晚会”。
在韩国播撒越南语的种子

在韩国播撒越南语的种子

在“泡菜之国”韩国的庆尚南道地区,有一个越南语课堂一直在定期维持着。那是阮氏清容老师(35岁,岘港人)的课堂,她是一位“韩国新娘”。对她来说,教授越南语不仅是传授语言,更是为了在越南裔年轻一代的心灵中,保留记忆、文化和对故乡的爱。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