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外国人眼中的和平城市

08:09 | 14/11/2022

1999年,河内因其在和平、社区平等、环境保护、文化教育推广等方面的贡献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和平之城”的称号。很明显的河内“众望所归”成为许多外国人选择作为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和平”对他们来说不仅是一个称号,还能在首都的日常生活中感受到。
河内:为防控疫情禁止10人以上的公共场所聚集 河内:酒吧、KTV厅、舞厅等娱乐场所从3月23日零时起恢复营业 河内:推动民间外交、加强国际合作
在河内生活和工作的外国人。
在河内生活和工作的外国人。

“喜欢住在河内的 101 个理由”

经常参观河内传统文化博物馆的人可能对马克·拉波波特(Mark Rapoport)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是美籍医生兼研究员,也是一个文化产品收藏家。

参加1969 年的美国医学会志愿计划时,刚满23岁的马克·拉波波特来到越南,并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激烈。Mark Rapoport 是战时参与治疗越南中部少数民族的少数美国医生之一。从那时起,他就感受到了与越南的特殊联系。

河内——外国人眼中的和平城市
马克·拉波波特和少数民族合影。

2001年,他全家来到河内。他说,当时,全家人决定改变生活环境。他们全家四口人偶然选择了河内。从那以后,他家将河内视为他们的第二故乡。

2010年,在纪念升龙-河内1000周年之际,Mark Rapoport出版了一本名为《喜欢住在河内的 101 个理由》的书。在第61 页中,他写描写了一个宁静而友好的河内:“河内是一个安全的城市,在这儿,青少年出去散步而父母不必担心。如果您6点起床(其没那么难,越南几乎人人都能做到),您会看到很多卖花车。卖花人穿着朴素,围着围巾,戴着斗笠,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大街小巷,随时售卖鲜花。穿着工作服的街道清洁工一边摇铃一边推垃圾车。他们让河内比发展中城市和其他发达国家更干净”

在首都生活工作了20年后,Mark表示:“我们的家人已经成为真正的河内人。我们在这里的生活相当舒适。河内总是很热闹,人们也很欢迎和愿意帮助我们。任何外国人都会告诉你,是越南人让他们更容易适应越南的生活。”

河内因对立的东西而美丽

对住在河内的美国诗人Ed Wade(44岁)来说,河内是一座充满活力和充满创作灵感的城市。

河内——外国人眼中的和平城市
美国诗人Ed Wade。

Ed Wade表示:“2012 年 8 月我第一次来到河内,从此就决定住下来。河内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我们可以在每个角落看到街上人山人海、拥挤的人行道等许多有趣的画面。正是这种亲切培养了我的想象力。我一直记得一个摄影师在湖边为一个优雅的年轻女孩拍照的画面。这是一幅美丽的景色。不远处,又是普通的、凌乱的影像。这座城市充满了对立面,但这营造了一个美丽、独特和充满艺术的河内。”

作为一名在越南的美国退伍军人的儿子,经常接触有关战争的故事,Ed Wade总是想通过他写的关于越南的诗歌来传达和平的信息:“在自己的诗歌中,我试图澄清越南是一个国家,而不是一个战场。越南人民性格幽默、有趣,个性、兴趣和习惯多样。越南不是炸弹的电影场景。今天的越南平铺直叙但非常美丽,不再有僧侣自焚,不再有女孩被凝固汽油弹烧死,只有年轻人在街上开心地享用椰子咖啡。

“河内莲花将继续绽放”

在越南生活了4年,26岁的美国驻河内记者Glen MacDonald一直对河内发展的速度印象深刻,高档公寓楼、豪华餐厅、城市铁路线相继建成,为城市增添了色彩斑斓的画面。

河内——外国人眼中的和平城市
美国驻河内记者Glen MacDonald。

他说:“每次签证延期之后,当我居住的附近建造了新的商店或咖啡厅时,我又感到开心。对我来说,河内是一座充满创新和创造力的城市。”

他多次分享的一件相当令人惊讶的事情是:“看着今天的河内市,我不敢相信就在几十年前,炸弹和子弹落在了这座城市,我喜欢的地方曾经是炸弹坑。”

Glen MacDonald表示,河内不是一个完美的城市。他还希望改善环境、灰尘、宠物盗窃等诸多问题,但这位年轻的记者认为,随着越南人民的坚持和决心,这些问题将逐渐克服和得到改善。

凭借首都所追求的和平与繁荣的价值观,我相信河内莲花将继续绽放。”

第22届世界和平大会将在越南举行

预计,第22届世界和平大会将于11月21日至27日在越南举行。大会将在河内和广宁举行许多项重大活动。这是国际友人进一步了解民间外交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国际团结对越南国家建设和保卫事业的意义的机会。同时,传递越南对国际友人的忠诚,越南是国际社会和世界和平运动的可靠伙伴和负责任的成员。

相关新闻

新闻

推动越中立法机构合作

推动越中立法机构合作

8月21日,越共中央委员、国会副主席陈光方在北京与中共中央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庆伟举行会谈,就深化越中立法机构合作和务实交流交换意见。双方一致同意加强经验分享和合作,为推动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维克托·彼得罗夫:苏联朋友与前所未有的声援越南运动

维克托·彼得罗夫:苏联朋友与前所未有的声援越南运动

在维克托·阿列克谢耶维奇·彼得罗夫的记忆中,作为1973年至1991年苏共中央领导下的亚非团结委员会和苏联声援越南委员会的成员之一,对越南人民在苏联乃至全世界的声援运动是“前所未有的”。从战火纷飞的日子到如今八十多岁高龄,他依然保持着对越南的忠诚情感。
托马斯·尤金·威尔伯:从父亲的遗物到越美关系的修复之旅

托马斯·尤金·威尔伯:从父亲的遗物到越美关系的修复之旅

带着父亲——美国海军中校沃尔特·尤金·威尔伯(Walter Eugene Wilber)、火炉监狱前战俘的心愿,托马斯·尤金·威尔伯于2014年首次来到越南,截至2023年底,他已回访43次。从家族记忆追寻火炉监狱的足迹,在那里,他领悟到更深远的意义:时间与仁爱能够带来的修复与疗愈。
米歇尔·巴切莱特和越南-智利友谊之歌

米歇尔·巴切莱特和越南-智利友谊之歌

从上世纪在智利走上街头声援越南,到多年后多次访问越南,智利前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Michelle Bachelet)编织出一曲连接两国人民的友谊之歌。这份情感,质朴却深厚,镌刻下了一位越南真挚朋友的印记。
着力推进越中关系中的标志性项目

着力推进越中关系中的标志性项目

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越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主席杜文战8月20日下午在河内会见了中国驻越南大使何炜。
不断推进越南国会与中国全国人大之间的合作关系

不断推进越南国会与中国全国人大之间的合作关系

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期间,8月20日,越共中央委员、国会副主席、越中友好议员小组主席陈光方会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
文旅融合新赛道 中国—东盟科技创新大比拼

文旅融合新赛道 中国—东盟科技创新大比拼

8月20日,中国—东盟人工智能+文旅创新应用大赛东盟赛区在河内收官。33个项目激烈角逐,展现AI赋能文旅的最新成果与合作潜力。
中国—东盟AI+文旅创新大赛河内落幕:聚焦实用方案,共绘数字合作蓝图

中国—东盟AI+文旅创新大赛河内落幕:聚焦实用方案,共绘数字合作蓝图

中国—东盟人工智能+文旅创新应用大赛东盟赛区近日在河内落幕。作为赛事首次出海,它不仅是技术比拼的舞台,更是深化区域数字经济合作、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纽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