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媒体: 越柬两国关系不断得到巩固与加强

15:00 | 07/11/2022

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将从2022年11月8日至9日对柬埔寨进行正式访问,出席从2022年11月10日至13日举行的第40届和第41届东盟峰会及相关会议。柬埔寨媒体认为,此次访问具有重要意义,彰显越柬两国的友谊之情。
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将对柬埔寨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东盟峰会 为越柬两国青年合作关系开启新历史篇章 柬埔寨参议院主席赛宗开始对越南进行正式访问

值越南总理范明政对柬埔寨进行访问之际,柬埔寨媒体回顾了越柬两国、两国民族的团结一致、同甘共苦,致力于民族解放事业、人民的自由与幸福和国家的繁荣发展的关系历史。

11月4日和5日,柬埔寨的swiftnews新闻网和皇家科学院(RAC)官网主页发表了院国际关系研究所亚非与中东研究司副司长乌奇·莱昂(Uch Leang)关于范明政总理即将访问柬埔寨的题为“柬越友谊之亮点”的文章。

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会见柬埔寨柬埔寨首相洪森。图自baochinhphu.vn
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会见柬埔寨柬埔寨首相洪森。图自baochinhphu.vn

乌奇•莱昂在文章中表示,在越柬两国关系秉持“睦邻友好、传统友谊、全面合作月长期稳定”方针,不断得到巩固与加强,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切实而重要的利益。两国高层互访和各级代表团交流与接触频繁,使双方的互信得以增进。在此基础上,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将应柬埔寨王国政府总理洪森亲王于11月8日开始对该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第40届和第41届东盟峰会。

乌奇•莱昂强调:“柬埔寨和越南继续加强睦邻友好、传统友谊的关系,并本着同甘共苦精神互相帮助,以确保政治稳定并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

乌奇•莱昂表示,越南为东盟共同体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帮助提高柬埔寨提高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威望和地位。

文章强调,历经了历史变迁的柬越关系在诸多领域日益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这不仅是两个邻国的传统关系,而且也是在民族解放和统一事业和国家建设与发展事业中同甘共苦的兄弟关系。两国关系由两国领导人和人民维护和不断培育,由两国青年一代在秉持“睦邻友好、传统友谊、全面合作、长期稳定”方针的基础上架起友谊的桥梁。

本周内,柬埔寨国家通讯社(AKP)、《柬埔寨之光》(Rasmei Kampuchea)、《高棉时报》(Khmer Times)、罗望子新闻网(DAP-News)、柬埔寨信息部官网主页等柬埔寨诸多新闻媒体机构都报道了有关范明政总理对柬埔寨王国进行正式访问和参加东盟峰会的日程安排、范明政简历等的信息。

此前,柬埔寨国家电视台(TVK)于10月31日在其广播平台上发布了范明政总理对柬埔寨王国进行正式访问的信息。

回顾过去的55年,尽管历经挑战和沉浮,但越柬两国之间团结一致、传统友谊和全面合作的美好关系已成为两国领导人和人民正努力维护和弘扬的神圣象征和宝贵财富。

相关新闻

新闻

文旅为媒 系牢中越民意纽带

文旅为媒 系牢中越民意纽带

中国与越南山水相连,文化相通,自古以来两国人民便通过陆路、海路频繁往来,商贸互市、民间交流延绵不绝。
中国专家对越南自由贸易区发展提出建议

中国专家对越南自由贸易区发展提出建议

4月17日下午,阮志勇副总理在政府总部与中国广东深圳大学经济特区研究中心(CCSEZR)主任刘一涛教授及部分中国企业代表和专家进行了会谈。
携手培育越中传统友谊

携手培育越中传统友谊

4月17日,第九次越中边防友好交流活动圆满成功。在本次活动框架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书记、越南国防部长潘文江大将与中共中央委员、中国国防部长董军上将率领两国代表团开展了一系列交流会谈活动,共同携手培育越中传统友谊。
推进中越高新技术领域企业合作交流

推进中越高新技术领域企业合作交流

2025年4月18日,越中友好协会主席阮黄英在河内会见了由大连高新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胡凡率领的代表团。双方围绕科技、创新、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合作进行交流,并就促进中越企业对接与合作达成积极共识。
越中两国通过科技应用推动青年工作创新

越中两国通过科技应用推动青年工作创新

在2025年第24届越中青年友好会见活动框架内,越南共青团中央于2025年4月16日在胡志明市举办了越中青年工作研讨会,主题为“在新形势下创新共青团及青少年组织的工作内容和方式”。
共促越中边境和平与发展

共促越中边境和平与发展

4月17日上午,第九届越中边防友好交流活动期间,越南与中国国防部高级代表团在越南谅山省谅山市芒清酒店会议中心举行会谈。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书记、国防部长潘文江大将与中共中央委员、中国国防部长董军上将共同主持会谈。
人文成为越中青年合作的桥梁

人文成为越中青年合作的桥梁

4月16日上午,中国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阿东一行与越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裴光辉一行莅临胡志明市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