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数字化转型,制定教育培训行业与博物馆活动配合

09:00 | 21/08/2022

实际上,长期以来,我们浪费了博物馆所拥有的丰富多样文化遗产学习资料。 因此,博物馆和学校之间的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帮助博物馆发挥并将储存的价值深广地推广和传播到生活中,为教育后代对国家文化遗产的热爱和骄傲做出贡献。
阮月娥大使:越南外交人员应适应数字时代背景下的挑战和机遇 越南力争在数字时代中实施经营商机最优化 2019年东盟旅游论坛:越南获得15项东盟旅游奖

实际上,长期以来,我们浪费了博物馆所拥有的丰富多样文化遗产学习资料。 因此,博物馆和学校之间的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帮助博物馆发挥并将储存的价值深广地推广和传播到生活中,为教育后代对国家文化遗产的热爱和骄傲做出贡献。

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
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

越南文化体育与旅游部的统计数据显示,越南目前共有162家公共和非公共博物馆,收藏文物超过300万件,展现了越南文化历史的整个发展过程。

然而,博物馆的任务仅为保护和存留各种价值,尚未强有力地发挥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如:与旅游对接,成为学习并向各阶层人民,尤其是学生、大学生广泛地推广关于各民族文化历史的知识的空间。

对于遗产教育工作,数字时代正在开辟许多机会,如果利用好将帮助使学生、大学生学习历史变得更容易、生动和有吸引力。 鉴于此,2021年底,文化体育与旅游部下发了第3089号文,关于推进数字化转型,制定教育培训行业与博物馆活动配合的项目。

近期,河内市、胡志明市、岘港市等一些地方的各所学校已努力将文化遗产纳入课程,使用物馆的数据库。

在文化遗产课程中,学生有机会参观博物馆,聆听文化专家讲述历史,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体验文化空间。 这些课程有助于培育孩子们对保护当地和国家文化遗产的意识。 好的例子需要被复制,让越来越多的学校专注于投资和与博物馆合作,为提高年轻人对文化遗产的理解做出贡献。

与此同时,博物馆还需要通过多种渠道积极、灵活地将文化遗产带入学校,为不同学生、大学生对象专项制定与他们所学到地知识和技能相结合地项目。

通过建立遗产数字数据库,博物馆文化和历史价值将得到广泛介绍和推广,适合每一类对象,尤其是年轻人。 学校中的文化遗产教育,在博物馆—文化遗产价值保存机构的配合有助于建设融入国际社会,但始终珍重并对自己民族的文化遗产感到骄傲。

除了着力优先为博物馆配置资源来进行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数据库,以为人民的接近和了解的需求提供便利,文化体育与旅游部要求各厅和各博物馆 与地方的教育培训厅密切配合,承办合适的学习进程、从而向学生们教育民族历史知识、发挥爱国传统,贯彻正如胡志明主席所的教诲的“我国人民必须认识我国历史“的思想。

相关新闻

新闻

越南文化空间在中国广东国际书展留下深刻印象

越南文化空间在中国广东国际书展留下深刻印象

在中国广东广州举行的国际书展“南国书香节2025——阅·世界”上,越南馆前长长的参观队伍,生动展现了越南文化对当地民众和国际友人的吸引力。
越南展示人权与宗教信仰自由成果及民族文化遗产

越南展示人权与宗教信仰自由成果及民族文化遗产

越南政府人权指导委员会常设机构办公室与岘港市人民委员会8月15日在会安坊联合举办了“民族——信仰与遗产”图片展,展现越南在人权保障和宗教信仰自由领域的成果及民族文化多样性。
《越南——记忆之旅》摄影集致敬国庆八十周年

《越南——记忆之旅》摄影集致敬国庆八十周年

越法双语摄影集《越南——记忆之旅》在巴黎正式发布,以艺术影像再现越南历史与日常之美。该作品不仅是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更是对越南80周年光辉历程的深情致敬。
越南推出国庆80周年成就展专题旅游线路

越南推出国庆80周年成就展专题旅游线路

为庆祝越南国庆80周年,河内将于8月28日至9月5日举办“独立—自由—幸福80年征程”国家成就展,免费向公众开放。展览将集中展示越南在多个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并配套丰富的文化活动与交通保障措施。
越南饮食文化展台在中国香港书展吸引众多参观者

越南饮食文化展台在中国香港书展吸引众多参观者

越南驻香港澳门总领事馆在香港书展上设立的展台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前来了解越南的旅游目的地及饮食文化。
为传播越南传统价值与文化特色贡献力量

为传播越南传统价值与文化特色贡献力量

近日,在加拿大最热闹的城市之一多伦多,一场多元文化活动得以举行。其中,当地越南社群选择了茶艺表演并带来了月琴茶桌——一个象征着越南艺术与传统交融的符号,为这座多元民族城市增添了别样的文化色彩。
越南作家在中国推介文化书籍

越南作家在中国推介文化书籍

《白云生处有人家》的作者杜光俊煌,作为主要嘉宾出席了在中国崇左市举办的“同赏翰墨雅韵 共奏文明乐章”2025年崇左市跨国阅读和书法大会。
讲述河内美食记忆的越南图书在中国受肯定

讲述河内美食记忆的越南图书在中国受肯定

以河内饮食为题材、融合记忆与研究的《河内人:旧时饮食杂记》在中国受到热烈欢迎,成为越中文化交流中的一道温暖纽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