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促进工业生产复苏

13:41 | 10/08/2022

近段时间,得益于越南逐步安全适应并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国内工业生产形势已较强劲复苏,逐步克服和恢复加工制造业供应链,产品产量和新订单数量均有所增加。
胡志明市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越南工业生产继续强劲复苏 2022年前两月 越南工业生产继续有起色

据工贸部评估,生产规模继续扩大,7个月工业生产指数(IIP)较2021年同期增长8.8%;其中,加工制造业是全行业的增长引擎,增长9.7%。然而,工贸部工信局仍表示,工业生产仍存在许多短板、遇到一定的困难和瓶颈,虽然逐渐消除,但速度缓慢,缺乏突破性。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工业内部实力薄弱,大程度上依赖外商投资企业(FDI),工业生产以加工组装为主,附加值不高等关键瓶颈之处。

与此同时,原辅料生产、设计、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仍主要由外资企业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占据;国内企业能力不高,竞争力低,潜入全球价值链的能力非常有限。另一方面,必须承认的是,由于近期科技水平提升缓慢,国内企业对工业革命4.0的准备程度仍然较低。

附图。
附图。

今后,为促进工业生产领域发展和加快复苏​​,我们认为,首先要确定关键的解决方案仍然是继续完善法律框架,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各大型工业项目化解困难,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复杂以及世界一些地区政治经济冲突的背景下。工贸部门将早日完成提议出台工业发展法的档案,向政府总理汇报,然后明年将此法案递呈国会。

工贸部作为工业领域上的国家管理机构继续同步而有效地落实政府下达的任务和解决方案,其中着力推动公共投资资金到位,密切关注其进度,把重点和起着重要作用的工程和项目投入运行,为工业生产活动创造更高的附加值。与此同时,鼓励工业企业积极协调、共享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市场,优先利用彼此的服务,促进国内生产发展。

面对工业企业正在面对的困难,如投入成本上升、加工服装行业用工需求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等,各级部门、各地方须本着政府的第11/NQ号决议的精神及时落实各项扶持政策。 其中,着力落实金融扶持政策,减免企业手续和备案税费收费;继续与企业联系与对话,及时解决困难和障碍,帮助企业切实享受到中央和地方政策红利。

相关新闻

新闻

美国、中国、日本继续是越南农林水产品三大出口市场

美国、中国、日本继续是越南农林水产品三大出口市场

越南农业与环境部计划财政司于5月5日公布数据显示,2025年前四个月农林水产品出口总额达211.5亿美元,同比增长10.7%。主要出口市场为美国、中国和日本,相关部门正协调推进出口政策和国际合作。
越南企业讨论应对“对等关税”冲击的措施

越南企业讨论应对“对等关税”冲击的措施

4月18日,越南工商联合会(VCCI)在河内举办“美国对等关税和越南企业的应对措施”研讨会,向企业及时准确地更新美国关税政策,倾听企业、行业协会和经济专家的意见和看法以及提出符合新形势的应对措施。
推进中越高新技术领域企业合作交流

推进中越高新技术领域企业合作交流

2025年4月18日,越中友好协会主席阮黄英在河内会见了由大连高新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胡凡率领的代表团。双方围绕科技、创新、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合作进行交流,并就促进中越企业对接与合作达成积极共识。
越中加强铁路与公路合作共促互联互通

越中加强铁路与公路合作共促互联互通

这些跨境交通工程合作文件的签署,为在清水—天保国际口岸区域内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有助于促进越南河江省与中国云南省之间的边境贸易,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员与货物流通需求,推动两地乃至两国人民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入。
越南加大改革力度 增强吸引外资能力

越南加大改革力度 增强吸引外资能力

截至2025年3月31日,越南引进外资总额达近109.8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具体是,今年前3月注册追加资金项目401项次,同比增长44.8%,追加资金达近51.6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5.1倍。
跨境电商合作新机遇

跨境电商合作新机遇

3月14日,越南工贸部与老街省联合举办电子商务发展会议,探讨促进跨境电商合作的政策与措施。越中双方代表围绕海关管理、物流发展、数字化转型等领域深入交流,并提出优化贸易通关与深化国际合作的具体方案。
越南政府副总理陈红河会见中国商用飞机公司领导

越南政府副总理陈红河会见中国商用飞机公司领导

陈红河要求越南交通运输部主持,有关部门配合,核查相关法律规定,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修改意见,消除将中国商飞飞机在越南运营的障碍。
2024年广西始发中越班列发运货物增长超11倍

2024年广西始发中越班列发运货物增长超11倍

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南宁局”)9日提供的信息显示,2024年广西始发中越快速通关班列(下称中越班列)累计发运货物19670标箱,同比增长1153%。班列货源辐射至中国25个省份,跨境货物覆盖越南、老挝、泰国等多个东盟国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