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雷县各族同胞的“阿伢”节

23:52 | 31/01/2018

每到年底,当田里的水稻已经成熟,一片金黄,天气微冷之时,也是承天顺化省阿雷山区县的巴姑族、达渥族、戈都族等少数民族热热闹闹过“阿伢”节(A Za),又称新炊节的时候,以感谢天地、神灵赐予丰收的季节。

阿雷县各族同胞的“阿伢”节(图:vnexpress.net)

阿伢节是承天顺化省西部各个少数民族仅次于阿廖平礼(Ariêu ping),又称改葬礼的第二大节日。这些天,无论身在何处,离家多远,他们都会回家和家人、村民共度节日。

阿伢节是家族团圆的节日,充分体现了少数民族同胞的传统风俗习惯。节日也是村民围坐在一起,喝喝酒,谈谈心的机会,以说说一年来哪些事儿做成了,哪些还做不成,并在来年努力做得更好。

阿雷县居民阮淮南说:“每年,所有村民都聚在一起举行新炊祭祀礼仪,以表达对老天、稻神、树神的感谢。如果歉收了,乡亲们将祈求诸神让来年收成更好。”

阿刮饼(图:vnexpress.net)

为举行新炊节的各项仪式,乡亲们要提前很多天做准备。村里的男人准备家养的畜禽服务祭祀礼仪,女人则采摘林里的产物,如:竹笋、各种树叶等,以烹制传统佳肴。节日那天,每个村寨都准备与其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食物,因为按他们的观念,有老天保佑、庇护,赐予丰收的季节和温饱、富足的生活,才有了这些食物。

巴姑族人阿曰氏儿告诉我们:“我们民族的主要节日就是阿伢节。节日上,必须要有竹筒饭、阿刮饼、竹筒烤鸡、猪肉、鸟、青蛙、鱼等等,用以祭祀老天爷。有时,各项礼仪举行几天,但要提前一周做好准备。”

按照巴姑族、达渥族、戈都族等的观念,祭拜新稻、诸神的时间最好是在早晨,因为此时是一天当中最好的时候。当嘉宾到来,村里便开始热闹起来。嘉宾成群结队,带着猪肉、牛肉、鸡肉、鱼肉等前来参加。

当长老在村中心的高脚屋举行各项祭祀礼仪时,各家各户要准备三个大盘的祭品,感谢老天、诸神一年来赐予风调雨顺、稻谷满仓、猪鸡生长良好、人人健康无病。

在祭拜诸神的礼仪中,除了祭天的大盘饭菜外,每个家庭还要准备接待贵宾和应邀前来出席的亲戚和邻村居民的饭菜。

阿伢节那天,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青年男女穿上最美的服装一起翩翩起舞,以增进兄弟姐妹情和友情,预祝一个丰衣足食、欢天喜地的新炊季节。鼓声和歌声让节日现场热闹沸腾。

按传统风俗,每逢节日,为祝愿新年庄稼丰收,人们通常把竹子花扔到房间内部顶上、外部顶盖和土锦布上。如果竹子花没有掉下来,这就意味着人们对来年富裕的愿望被诸神和老天接受了。

今天,尽管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过阿伢节的风俗习惯依然得到维护并对前来体验、了解在雄伟的长山山脉西部生活的各个兄弟少数民族生活的游客产生极大的吸引力。

(来源: VOV)

新闻

紧密越中情谊——岘港市举行文艺晚会

紧密越中情谊——岘港市举行文艺晚会

9月24日晚,中国驻岘港总领事馆、广西文化和旅游厅、河内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主办,并与岘港市人民委员会合作,组织了一场特别文艺晚会。
发起越中文学翻译大赛

发起越中文学翻译大赛

越中文学翻译大赛和中越文学翻译大赛面向具备翻译能力的在校学生、大学生和自由译者。
陕西(中国)文化交流与旅游推介活动在越南举行

陕西(中国)文化交流与旅游推介活动在越南举行

9月16日上午,位于河内的中国文化中心联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以“文化陕西”为主题的文化交流与旅游推介活动。
国际友人盛赞越南在比利时2025年ManiFiesta节的展位彰显民族特色与文化魅力

国际友人盛赞越南在比利时2025年ManiFiesta节的展位彰显民族特色与文化魅力

在比利时劳动党主办的2025年ManiFiesta节上,越南展位以独特民族风貌和数字化展示吸引众多参观者。此次亮相不仅推广了越南国家形象,也为增进国际友谊注入新动力。
越南文化走进以色列社会

越南文化走进以色列社会

在以色列国际妇女俱乐部主办的专题讲座上,学者尼尔·阿维埃利教授以“越南美食、文化与旅游”为主题,分享其长期研究成果。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越南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越以两国民间交流注入新活力。
越南奥黛伦敦绽放异彩

越南奥黛伦敦绽放异彩

9月5日至7日,英国伦敦巴特西发电站举办了东南亚文化盛会,吸引逾15万观众。越南代表团以精彩表演和传统奥黛时装秀大放异彩,成功推广了越南文化并展现了东南亚团结精神。
越南传统服饰在中国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绽放光彩

越南传统服饰在中国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绽放光彩

9月7日,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了“中外非遗服饰秀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该活动是“中国国际时装周·2025秋季”的重要组成部分,于9月5日至14日举办。
传播守护越南文化根源的精神

传播守护越南文化根源的精神

在国家、海外侨胞和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下,“越南语推崇日”正逐渐成为跨越国界的纽带,使越南语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象征,是全球数百万越南人对祖国的记忆和情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