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结缘越南五十余载的友谊使者
张加祥记者
张加祥是一名新华社高级记者、国际问题研究专家、资深翻译家、摄影家,是一位令越南友人敬重和喜爱的中国记者。
2005年12月29日,记者曾在本报发表题为《一位令越南人敬重和喜爱的中国记者》的人物专访,报道过张加祥的故事。
作为新华社记者,张加祥从1971年到2003年先后常驻越南4个任期,一共18年,从越南抗美救国战争一直到革新开放。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张加祥多次冒着美国飞机的轰炸外出采访,跑遍了越南许多地方,也多次遭遇险情。
1975年3月底越南中部大城市岘港解放,他是前往采访的第一名中国记者,发表了《岘港纪行》等多篇通讯。
同年4月30日西贡解放,他又是前往采访的第一名中国记者。在长期的友好交往中,张加祥同越南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95年,张加祥在结束常驻越南的第三个任期回国前,时任越共中央Zong书记杜梅在中央全会召开期间抽空接见了他。
在张加祥结束第四个任期回国之前,根据越南政府总理的建议,时任越南国家Zhu席陈德良于2003年2月28日授予张加祥越南国家友谊奖章,以表彰他向世界各国介绍越南国家和人民以及为加强越中友好合作关系作出的积极贡献。
这是中国记者在越南首次获得这一殊荣。张加祥也是获此荣誉的第二名外国记者。
同年,越南文化通讯部和越南摄影家协会分别授予张加祥越南文化奖章和越南摄影奖章。
时任越南祖国战线中央主席团主席范世阅在会见张加祥时说:“你是我们越南人民患难与共的老朋友。你离任回国我们都感到恋恋不舍。希望你常来越南,用你的笔、用你的照相机继续宣传越南,宣传越中友好,推进越中全面合作。”
当时,越南10多家报刊发表了对张加祥的长篇专访,称张加祥是“一个与越南结缘40余年的中国记者,一个几代越南人熟悉和敬重的中国朋友”。
作为资深国际问题研究专家,退休10多年来,张加祥一直没有放松对国际问题,特别是越南和东南亚问题的研究。
多年来,他一直担任北京外国问题研究会理事、东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
对越南国内许多重大事件,特别是越南共产党召开第十次、第十一次、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他都密切关注,深入研究,发表了不少颇有见地的观察文章。
他参加了许多国际、国内的研讨会,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他在“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合作”国际研讨会上宣读的学术论文《中越关系和谐发展的15年》受到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他参与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研究课题《越南社会主义体制改革及其与中国的比较》的研究与写作,并且作为集体科研成果,出版了《越南革新与中越改革比较》一书,受到好评。
退休以后,张加祥一直坚持著书立说。除了在退休以前出版的6本著作,2004年张加祥还出版了和夫人俞培玲合著的《越南》,2009年出版了《从战火硝烟到革新开放——我笔下的越南》,2013年同中国驻越南原大使齐建国、驻胡志明市原总领事高德可合作出版了《金山银海——越南》等。
陈文律点赞说:“张加祥是越南人民的老朋友。从1962年进北京大学学习越南语开始,40多年来,他一直同越南人民以及越南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为宣传越南、宣传越中友好作出了杰出贡献。从他文章的字里行间,从他拍摄的照片,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他对越南人民、对越中友好那种始终不渝的宝贵感情。”
作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张加祥退休以后继续为促进中越两国摄影界的友好交往而奔走。
2010年,他的摄影作品《武元甲大将》入选了为纪念河内建城千年举办的《胡志明时代的河内》大型摄影艺术展览。
2006年,他陪同时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邵华等访问越南,从首都河内、广宁下龙湾到南部胡志明市,同越南摄影界朋友和越南群众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关于人生,张加祥说:“每个人的环境不一样,机遇不一样,只要顺其自然,尽心尽力,有所作为,问心无愧,就是不虚度此生。”
新闻

假期谅山口岸货运通关增长近25%

越中边境河流旅游体验项目启动,推动两国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