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宁顺葡萄和葡萄酒节即将举行

18:00 | 09/05/2023

“占族制陶技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授证仪式暨2023年宁顺葡萄和葡萄酒节将于6月13日至18日举行。开幕式和闭幕式将在藩朗-塔占市4·16广场举行。
《工会为工人、工人为企业》的节日 土族人的庆春节:辟邪除灾,迎福纳祥 来自世界20个国家的越侨将返回富寿市参加2023年雄王节
Bản in : 2023年宁顺葡萄和葡萄酒节定于6月13日至18日举行 | Vietnam+ (VietnamPlus)
2023年宁顺葡萄和葡萄酒节即将举行

“占族制陶技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授证仪式暨2023年宁顺葡萄和葡萄酒节将于6月13日至18日举行。开幕式和闭幕式将在藩朗-塔占市4·16广场举行。

宁顺葡萄和葡萄酒节期间将举行丰富多彩的多项活动,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有关葡萄和葡萄制品发展的研讨会、有关保护和弘扬占族制陶技艺价值的研讨会、宁顺美食节、展销会、自行车赛、宁顺省第二届民族文化大赛、参观体验葡萄园、参观宝竹(Bàu Trúc)陶器村等。

据宁顺省人民委员会介绍,葡萄与葡萄酒节是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传统节日,旨在打造品牌,弘扬该省各民族的文化精髓。葡萄树于1960年代被引入到宁顺省内,该省气候炎热干燥、土壤沙质,是葡萄生长的有利条件,成为该省主打农产品。宁顺葡萄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地理标志。2023年,全省计划将葡萄种植面积增加至1115公顷,产量达2.76万多吨。

宁顺省人民委员会副主席、组委会主任阮龙边说,2022年11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占族制陶技艺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越南文化、体育与旅游部2022年十大文化、体育和旅游活动之一。因此,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证书将有助于提高人民、地方和国家管理机构在保护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占族制陶技艺”价值工作中的责任意识。宁顺省人民委员会主席陈国南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为了全面发展旅游业,使其成为经济拳头产业,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动力,该省制定了2021-2025年具体的发方向以及2030年的愿景。

其中,该省提出的目标包括2023年,全省接待游客人数270万人次,其中国际游客达2万人次,旅游活动的收入达1.9万亿越盾。2025年旅游业将基本成为该省的拳头产业,力争吸引350万人次游客,旅游收入约2.9万亿越盾。到2030年,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目标分别为600万人次和5.9万亿越盾,占地区生产总值(GRDP)的15%。

相关新闻

新闻

越南持续吸引中国游客

越南持续吸引中国游客

今年上半年,越南共接待约1070万人次国际游客,同比增长近21%,其中中国游客达270万人次,继续稳居越南第一大入境市场。
越南游客暑期赴中国香港旅游享多重优惠

越南游客暑期赴中国香港旅游享多重优惠

据中国香港旅游发展局驻越南代表介绍,香港正成为今夏理想的旅游目的地,吸引希望在夏日享受休闲、娱乐与购物的游客,涵盖众多景点和公共交通工具的多项优惠也为游客提供极大便利。
开通飞往古都西安新航线:连接越中两国的双遗产之地

开通飞往古都西安新航线:连接越中两国的双遗产之地

越捷航空于7月7日正式开通河内至中国西安的直飞航线,为两座历史名城之间的游客提供更为便捷的空中通道。
联手保护海洋生态 推动海洋旅游可持续发展

联手保护海洋生态 推动海洋旅游可持续发展

面对海洋旅游迅猛发展带来的环境挑战,越南正加紧推进多项生态修复和环保举措,力求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河北在越展示文化旅游魅力深化中越交流

河北在越展示文化旅游魅力深化中越交流

中国河北省文化旅游推介与交流活动7月3日在河内举行,彰显两国文化交流的持续深化。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河北的文化旅游资源,也为越中未来在文旅领域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开通河内直飞成都新航线助力两国旅游与合作

开通河内直飞成都新航线助力两国旅游与合作

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旅游门户,拥有丰富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包括九寨沟、峨眉山以及国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而越南方面,河内与下龙、宁平、顺化、会安以及胡志明市等地,持续是中国游客首选的热门旅游城市。
越南扩大签证便利化政策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越南扩大签证便利化政策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越南政府于3月7日颁布第44/NQ-CP号决议,对12国公民实施免签政策,推动国际游客入境便利化。该举措旨在通过签证政策改革促进旅游业持续增长,并提升国家整体吸引力与服务质量。
民族文化赋能旅游业:老街省打造遗产与发展的协同样本

民族文化赋能旅游业:老街省打造遗产与发展的协同样本

老街省拥有25个民族的文化宝库,通过政策支持与人才培育,长期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弘扬。该省将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推动文化转化为经济动力,实现民族团结与可持续发展双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