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外交与发展政策

08:00 | 26/01/2023

构建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在21世纪提出的战略思想。这一理论明确体现了外交政策的观点,以及中国要建设的世界未来的概念。
越南外交部长裴青山向中国外交部长秦刚致贺电 外长裴青山会见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 东海的和平稳定是地区发展的前提

按照中国理论家的宣传,这一设想是在评估国际社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掌握时代的主要特点;总结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不仅指导着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指导着中国国际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附图。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场景。(来源:互联网)

什么是命运共同体?

这一概念在中国的外交政策话语中反复出现,并载入中国宪法。这一自上而下的概念包含了国家之间的平等、公平、为共同利益做出贡献、和谐、包容、尊重差异和可持续发展等原则。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第一次使用这个术语是在2013年4月的博鳌论坛上。当时,他强调了共同发展的必要性:“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同舟共济,推动亚洲和世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此后几年,习近平在重要外交政策讲话、中共十九大、二十大、国际安全会议、联合国论坛等重大活动中使用该术语100余次。

研究界在评论这一理论的意义时表示:首先,这一概念具有包容性,表明各国尽管存在政治、社会或文化差异,但仍具有相互合作的可能性;二是,这个概念主要适用于亚洲和中国的邻国;三是,这个概念既有经济成分,也有安全成分。其目标是加强“共同发展”和“共同安全”。

来源?

有学者认为,命运共同体来源于中国文化和哲学的传统观念。据此,世界是一个社群,是和谐的并通过道德而不是武力来表扬领导。

虽然对这种看法仍存有争议,但实际上,中国的对外和国内关系仍然体现出“天朝”与“诸侯”之间的“朝贡”思维。许多学者现在提出了对这种思想在 21 世纪能否得到适当应用的前景持怀疑态度的理由。将儒家传统融入当代中国普世主义的一个突出例子是中国前列学者近期出现的旨在恢复“天下”秩序的著作。这是一个来自周朝(公元前1046-256年)的古老概念,描述了中国在中国皇帝(天子)统治期间扮演具有优越的天命、道德和文化的中心角色(中央王国)的世界秩序。皇帝允许外国与中国建立贸易和外交联系,条件是这些国家的使者必须表现出顺从和崇敬。其中有以“土特产和稀有消费品”的形式向“天朝”进贡,还有鞠躬、跪拜等象征性的姿态。

作为回报,“天子”将赐予黄金、丝绸和各种“允许进入以中国为中心的文明世界的合法性和接受性的重要标志”。中国的附庸邻国不仅寻求经济利益,还寻求军事保护,或“天朝”的“可信承诺”。

和平崛起

随着中国扩大其全球利益,中国学者更加关注“人类”、“世界主义”、“虚拟世界”或“精神世界”等概念。同时,他们还通过将中国古代哲理、思维交织到当代世界秩序的修正和重构中的方式来丰富这些概念。在他们看来,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利益与道德相结合的概念,从而表明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造福于人类的,同时让各方都受益而不仅仅是一方或几方受益;合作而不是相互吞并的全球治理新形式。因此,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与过去其他强国的道德优势。

然而,这一理论仍然缺乏具体性和行动计划。

尽管这些新思想对命运共同体概念的影响程度尚不清楚,但命运共同体肯定是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积极作用的世界观。无论这个概念的基础是来自外交政策还是来自中国学者所谈到的“新天下”,主要意图都是表明中国的道路是建立在中国人民智慧之上,旨在重建世界秩序。十九大的讲话中提到了这一点:“中国致力于命运共同体的发展,鼓励创新全球治理体系。因此我们看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其激发灵感的和塑造力量的能力也在增强。”

核心外交

在地理空间方面,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动态概念”。“命运共同体”这一术语在世界经济论坛(WEF)、二十国集团(G20)和联合国等全球论坛上得到积极推广。然而,在中国与不同主体的外交关系中,这个术语在不同的背景下被灵活使用。

例如,中国倾向于将命运共同体与发展中国家联系起来,而不是与发达国家联系起来。这在中国的周边外交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即中国的邻国,包括东南亚。在2014年中央外交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表示,中国的目标是“把中国周边地区变成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对周边地区的优先考虑,不仅基于自然地理,也符合中国的战略文化,该项目通过同心圆影响外部世界。

在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中,“命运共同体”阐述了推动中国与世界实现合作共赢的理念。从而,“命运共同体”逐渐成为中国外交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目标。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命运共同体,需要建立在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的基础上。一方面,要不断扩大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利益交汇点,将经济互补性转化为互助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各国需要肩负起解决国际困境的责任,共同打造互利共赢的合作框架。

中共二十大政治报告指出,命运共同体强调整体思维,尊重共存共荣关系,追求持久和平。一个国家的命运必须掌握在该国人民手中;世界未来的命运需要各国共同掌握;各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应兼顾别国利益。

新闻

越中友好红色之旅——追寻胡志明主席足迹

越中友好红色之旅——追寻胡志明主席足迹

5月21日,越南文化体育旅游部国际合作局与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在河内联合发布了“广西红色研学之旅——追寻胡志明主席足迹”项目。值此越中建交75周年之际,此次活动旨在促进两国旅游合作和友好关系。
关于胡志明主席的新书亮相香港——连接历史记忆与越南—香港友谊的桥梁

关于胡志明主席的新书亮相香港——连接历史记忆与越南—香港友谊的桥梁

近日,越南驻香港和澳门总领事黎德幸向中国香港大馆遗址赠送了由国家政治出版社与胡志明博物馆于2006年联合出版的英文版《阮爱国在香港的案件1931—1933》一书。
越中国际旅客列车本月25日起恢复开行

越中国际旅客列车本月25日起恢复开行

在因新冠肺炎疫情暂停运营五年之后,越中国际旅客列车将于2025年5月25日正式恢复开行。届时,每天将有两趟列车,车次分别为MR1和MR2,往返于越南河内嘉林站与中国南宁站之间。
通过2025年“茶和天下”推动越中文化交流、旅游合作

通过2025年“茶和天下”推动越中文化交流、旅游合作

5月21日,以“2025年“茶和天下·雅集”为主题的文化交流暨旅游推介活动在河内举行。这是纪念越中建交75周年和“2025年越中人文交流年”框架内的活动之一,同时也是响应5·21国际茶日的活动。
越南鼓励中国大型集团和企业投资并发展越南铁路基础设施领域

越南鼓励中国大型集团和企业投资并发展越南铁路基础设施领域

越南正着力推进三大战略突破,其中包括交通、能源、数字化转型等基础设施建设突破,特别是与中国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因此,政府总理希望中国电建集团加强与越南合作伙伴在清洁能源、战略基础设施等领域上的合作。
越南隆安省与中国青海省携手合作共谋发展

越南隆安省与中国青海省携手合作共谋发展

越南隆安省与中国青海省在5月20日下午举行的投资对接交流会上,特别强调共同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坚定奉行“不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原则,这是双方达成的重要共识。
越南青年在广西启动“沿着胡伯伯的足迹”研学营

越南青年在广西启动“沿着胡伯伯的足迹”研学营

“沿着胡伯伯的足迹”研学营是落实两党两国高层共识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深化双方理解,尤其是推动两国有着传统友谊的地区青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越南河江省青年赴中国广西参加“追寻胡伯伯足迹”活动

越南河江省青年赴中国广西参加“追寻胡伯伯足迹”活动

5月17日至21日,胡志明共青团越南河江省委代表团赴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参加“追寻胡伯伯足迹”活动。该活动是“越中青年友好伙伴计划”框架内的重要内容,由胡志明共青团中央与中国共青团中央联合组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