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安全、友善,并对国际游客充满着吸引力的莱州

07:54 | 28/03/2022

位于三唐县山平乡的乌贵胡天门和云龙玻璃桥是莱州省的两个著名旅游景点,为国内外游客所熟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这里很长时间没有接待游客,但最近却变的热闹起来。
打造安全、友善,并对国际游客充满着吸引力的莱州(附图)
打造安全、友善,并对国际游客充满着吸引力的莱州(附图)

新冠肺炎疫情极大地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旅游,其中包括莱州省旅游业。在政府转向安全、灵活适应,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后,莱州省旅游业采取很多措施,打造安全、友善目的地,吸引国内外游客。

位于三唐县山平乡的乌贵胡天门和云龙玻璃桥是莱州省的两个著名旅游景点,为国内外游客所熟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这里很长时间没有接待游客,但最近却变的热闹起来。

来自南定省的游客陈蝶英表示,在家里呆了很久,她们一家想找个大自然的空间度假。这就是她们选择乌贵湖的原因。

她说:“这两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对家庭、亲人以及社会造成了很大影响。我希望今年我们能彻底击退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也希望,每个人都能更好地照顾自己,身体健康,实现自己的目标。”

来到云龙玻璃桥和乌贵湖天门旅游区,游客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参观天门、云间院落、天堂花园,乘坐电梯直上山顶,探索越南最高的玻璃桥。除此之外,游客还可以在海拔2200米的陡峭悬崖上体验冒险游戏。

乌贵湖天门旅游区负责人阮玉山说: “从2021年底开始,游客不怕出远门了,不怕人多的地方了,对政府开放出行很兴奋。从去年底到现在,来我们度假村的游客增加了很多。周末或节日,我们接待1500至1600人次游客,平时每天500至600 人。”

据莱州省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的统计,2022年前两个月来这里旅游的达10万人次以上,比2021年同期增长30%以上。这段时间,探险游、观光游、社区文化景点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莱州省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陈光康表示,莱州是一个安全、友善、充满吸引力,以及灵活适应疫情的目的地。这是当地旅游业2022年向国内外游客发出的信息。

他说:“2022年,莱州省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将继续与旅游总局配合,组织各省旅行社进行实地考察,打造莱州优势旅游新产品,如莱州征服高山旅游线、生态旅游、农业旅游等。同时,我们也做好接待国际游客的准备。”

前往莱州省的国内外游客越来越多是当地旅游业的积极信号。这是2022年西北8省和胡志明市旅游发展合作计划实施的结果。当地旅游区和景点都面向安全、友善和充满吸引力的目标。为其他产业共同发展创造动力;为保护和弘扬当地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价值作出贡献。

相关新闻

新闻

越南持续吸引中国游客

越南持续吸引中国游客

今年上半年,越南共接待约1070万人次国际游客,同比增长近21%,其中中国游客达270万人次,继续稳居越南第一大入境市场。
越南游客暑期赴中国香港旅游享多重优惠

越南游客暑期赴中国香港旅游享多重优惠

据中国香港旅游发展局驻越南代表介绍,香港正成为今夏理想的旅游目的地,吸引希望在夏日享受休闲、娱乐与购物的游客,涵盖众多景点和公共交通工具的多项优惠也为游客提供极大便利。
开通飞往古都西安新航线:连接越中两国的双遗产之地

开通飞往古都西安新航线:连接越中两国的双遗产之地

越捷航空于7月7日正式开通河内至中国西安的直飞航线,为两座历史名城之间的游客提供更为便捷的空中通道。
联手保护海洋生态 推动海洋旅游可持续发展

联手保护海洋生态 推动海洋旅游可持续发展

面对海洋旅游迅猛发展带来的环境挑战,越南正加紧推进多项生态修复和环保举措,力求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河北在越展示文化旅游魅力深化中越交流

河北在越展示文化旅游魅力深化中越交流

中国河北省文化旅游推介与交流活动7月3日在河内举行,彰显两国文化交流的持续深化。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河北的文化旅游资源,也为越中未来在文旅领域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开通河内直飞成都新航线助力两国旅游与合作

开通河内直飞成都新航线助力两国旅游与合作

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旅游门户,拥有丰富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包括九寨沟、峨眉山以及国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而越南方面,河内与下龙、宁平、顺化、会安以及胡志明市等地,持续是中国游客首选的热门旅游城市。
越南扩大签证便利化政策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越南扩大签证便利化政策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越南政府于3月7日颁布第44/NQ-CP号决议,对12国公民实施免签政策,推动国际游客入境便利化。该举措旨在通过签证政策改革促进旅游业持续增长,并提升国家整体吸引力与服务质量。
民族文化赋能旅游业:老街省打造遗产与发展的协同样本

民族文化赋能旅游业:老街省打造遗产与发展的协同样本

老街省拥有25个民族的文化宝库,通过政策支持与人才培育,长期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弘扬。该省将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推动文化转化为经济动力,实现民族团结与可持续发展双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