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披荆斩棘恢复旅游

18:05 | 16/03/2022

位于北南千里道路上的河南、宁平、清化等首都南部门户地区省份已努力灵活适应新冠肺炎大流行。从而,这些省份着力以研究、了解历史遗迹、文化、人类、传统庙会价值的多种旅游形式发挥遗产和自然资源优势、宗教信仰旅游潜力,因此,自2022年初旅游恢复与发展出现新起色。
为了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河内市人民委员会刚制定《河内市农业和农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并行计划(2022-2025年)》 拥有近500处历史遗迹和许多名胜是宣光省发展红色旅游、度假旅游、生态旅游和社区旅游的巨大潜力 越南政府近日允许自3月15日起开放国门重新接待游客
示意图。
示意图。

反映首都南部门户省份旅游业复苏的一个积极迹象是自2022年初以来,游客人数大幅增加。其中,河南省接待了超过30万游客,收入估计为2000亿越盾。

河南省文化体育与旅游厅副厅长梅诚钟表示:“河南省主动制定恢复安全旅游的计划;全省职能部门着力指导本省旅游区、旅游景点、风景名胜区开放,为注射至少2剂次新冠疫苗的游客提供服务。启动有关旅游安全的方案和必要条件;加强对庙会活动的检查和监督工作,将之与实施卫生部的5K原则相结合。

河南省的旅游优势是气候温和,风景迷人;有许多著名的古迹和景观,如三祝旅游区、陈仓寺、领江寺、伯建家;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碗三鼓工艺村,芽舍丝织村;富有民族特色的籍田节等,创造了新的旅游线路,吸引了春季游客。”

在宁平省,许多旅游企业通过推出新产品来恢复旅游业,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典型的有春长企业推出华闾古城,长安隧道之旅,在拜订寺举行祈求国泰民安、世界和平的迎水仪式。

近段时间,宁平省接待游客超过37.5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1060人次,同比增长92.7%,收入约达1570亿越盾。

位于清化省诺山,赵山县的诺—庵仙寺今年虽然没有举行开庙仪式,但来这里的游客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两倍。

2021年赴清化省旅游人数下降37%,住宿和餐饮服务收入比2020年同期下降了15.3%。针对这种情况,清化省主动通过同国内13个省市签署开发、发展旅游的协议;注重吸引来自主要市场的游客以及许多其他措施来恢复旅游业。

结果,今年前两个月,清化省预计将接待游客超过110万人次,同比增长近 94%,其中外国游客估计为6350人,同比增长4%以上。旅游总收入估计超过1万亿越南盾,增长116%,其中从外国游客获得的旅游收入达近200万美元,同比增长7.4%。

部分旅游专家认为,首都南部门户省份旅游业快速复苏的原因很多。首先,这些地方严格执行政府颁布的“安全而灵活适应,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暂行规定的第128/NQ-CP号决议和卫生部的5K原则。

相关新闻

新闻

越南持续吸引中国游客

越南持续吸引中国游客

今年上半年,越南共接待约1070万人次国际游客,同比增长近21%,其中中国游客达270万人次,继续稳居越南第一大入境市场。
越南游客暑期赴中国香港旅游享多重优惠

越南游客暑期赴中国香港旅游享多重优惠

据中国香港旅游发展局驻越南代表介绍,香港正成为今夏理想的旅游目的地,吸引希望在夏日享受休闲、娱乐与购物的游客,涵盖众多景点和公共交通工具的多项优惠也为游客提供极大便利。
开通飞往古都西安新航线:连接越中两国的双遗产之地

开通飞往古都西安新航线:连接越中两国的双遗产之地

越捷航空于7月7日正式开通河内至中国西安的直飞航线,为两座历史名城之间的游客提供更为便捷的空中通道。
联手保护海洋生态 推动海洋旅游可持续发展

联手保护海洋生态 推动海洋旅游可持续发展

面对海洋旅游迅猛发展带来的环境挑战,越南正加紧推进多项生态修复和环保举措,力求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河北在越展示文化旅游魅力深化中越交流

河北在越展示文化旅游魅力深化中越交流

中国河北省文化旅游推介与交流活动7月3日在河内举行,彰显两国文化交流的持续深化。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河北的文化旅游资源,也为越中未来在文旅领域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开通河内直飞成都新航线助力两国旅游与合作

开通河内直飞成都新航线助力两国旅游与合作

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旅游门户,拥有丰富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包括九寨沟、峨眉山以及国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而越南方面,河内与下龙、宁平、顺化、会安以及胡志明市等地,持续是中国游客首选的热门旅游城市。
越南扩大签证便利化政策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越南扩大签证便利化政策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越南政府于3月7日颁布第44/NQ-CP号决议,对12国公民实施免签政策,推动国际游客入境便利化。该举措旨在通过签证政策改革促进旅游业持续增长,并提升国家整体吸引力与服务质量。
民族文化赋能旅游业:老街省打造遗产与发展的协同样本

民族文化赋能旅游业:老街省打造遗产与发展的协同样本

老街省拥有25个民族的文化宝库,通过政策支持与人才培育,长期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弘扬。该省将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推动文化转化为经济动力,实现民族团结与可持续发展双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