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安市是越南首个试点开展垃圾分类 对塑料袋说不的地方

10:16 | 15/03/2022

会安市占婆岛(Cu Lao Cham)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是无垃圾景区。很少有人知道,就在前几年的最严重时期,会安市每天要处理100吨垃圾,其中三分之二是旅游垃圾。
越南会安市跻身“2022 年世界最好客城市”榜单 会安市是越南第一个承诺停止销售猫狗肉的城市 化身为旅游亲善大使的在会安市外国游客
附图。
附图。

从曾经垃圾遍地,发展旅游和保护环境表现不佳的地方,多年后,会安市成为了一座与环境友好的城市。将于本月底在会安市开启的主题为“广南-绿色旅游目的地”的2022国家旅游年将继续肯定绿色旅游是广南乃至越南旅游发展的主要方向。

会安市是越南首个试点开展垃圾分类,对塑料袋说不的地方。会安市占婆岛(Cu Lao Cham)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是无垃圾景区。很少有人知道,就在前几年的最严重时期,会安市每天要处理100吨垃圾,其中三分之二是旅游垃圾。

现在,对会安市旅游公司来说,绿色旅游并不是新鲜事。寿爷爷之家旅游别墅的主人范氏灵芝表示,刚开始实施对塑料垃圾说不,限制使用一次性包装时,服务员和游客都不习惯,一些人还不乐意、不支持。但依靠决心和坚持,使用纸吸管、纸杯等与环境友好用品渐渐成为了习惯。

范氏灵芝表示,这不仅改善了公共场所的形象,还传递了环境友好型旅游的信息。

她说: “要是怕麻烦,我早就放弃了。从心里出发,我向服务人员传播环保理念。做成功了才看到可持续发展方向的优势,所以大家携手做起来”。

玫瑰花旅游服务责任有限公司经理范武勇表示,两年多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政府、居民和企业认识到,为恢复旅游业不得不选择新方向。因此,会安市旅游公司努力展现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责任感,打造与环境友好的旅游城市形象。

他说:“发展旅游给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对会安市来说,这是旅游产品重组的阶段。为吸引游客,我们应推出绿色农业、清洁农业新产品”。

会安市现有5个绿色旅游模式得到了成功开展。60多家旅游企业签署对塑料垃圾说不的承诺。力争2025年有70至100家单位获得绿色旅游证书。广南省旅游协会主席潘春青表示,广南省基本完善了绿色旅游标准。广南省目前是全国首个制定绿色旅游标准,具体化政府、企业实施可持续、与环境友好旅游模式的承诺的地方。

越南旅游部门也从广南省的实践中吸取恢复旅游业的经验。

文化体育旅游部部长阮文雄表示:“我们已经确定旅游业是尖端经济产业,‘绿色’内涵体现在可持续发展方向上。旅游业还帮助其他产业发展。根据有关将旅游业发展成为尖端经济产业的政治局决议及国会决议、政府有关恢复旅游业的决议,希望今后两年越南旅游将有起色”。

发展绿色经济是世界各国的大趋势。在疫情复杂演变的背景下,越南努力为游客打造绿色、安全旅游目的地有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继承和弘扬文化、历史、社区和自然景观价值。

相关新闻

新闻

岘港拓展以海上邮轮吸引中国游客潜力

岘港拓展以海上邮轮吸引中国游客潜力

近日,豪华邮轮Adora Mediterranea(爱多拉地中海号)载着2,500名中国游客抵达岘港仙沙港,再次彰显岘港通过海上旅游吸引中国游客的巨大潜力。
9个月后,超1540万国际游客选择探索越南

9个月后,超1540万国际游客选择探索越南

过去9个月,越南接待了超过1540万国际游客(比2024年同期增长21.5%),旅游和旅行社收入估计达69.6万亿越盾(比去年同期增长20.5%)。
越南前九个月接待近400万中国游客

越南前九个月接待近400万中国游客

中国和韩国依然是越南旅游业最大的两个客源市场,两国游客贡献了近一半入境越南的国际游客总量。
越南成为中国游客在本地区的首选目的地

越南成为中国游客在本地区的首选目的地

截至今年8月,越南接待中国游客创纪录地达到350万人次,成为中国游客在本地区的首选目的地;与此同时,赴泰国游客数量同比大幅下降约35%。
越南持续吸引中国游客

越南持续吸引中国游客

今年上半年,越南共接待约1070万人次国际游客,同比增长近21%,其中中国游客达270万人次,继续稳居越南第一大入境市场。
越南游客暑期赴中国香港旅游享多重优惠

越南游客暑期赴中国香港旅游享多重优惠

据中国香港旅游发展局驻越南代表介绍,香港正成为今夏理想的旅游目的地,吸引希望在夏日享受休闲、娱乐与购物的游客,涵盖众多景点和公共交通工具的多项优惠也为游客提供极大便利。
开通飞往古都西安新航线:连接越中两国的双遗产之地

开通飞往古都西安新航线:连接越中两国的双遗产之地

越捷航空于7月7日正式开通河内至中国西安的直飞航线,为两座历史名城之间的游客提供更为便捷的空中通道。
联手保护海洋生态 推动海洋旅游可持续发展

联手保护海洋生态 推动海洋旅游可持续发展

面对海洋旅游迅猛发展带来的环境挑战,越南正加紧推进多项生态修复和环保举措,力求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