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胡志明市渔民学法守法,共同抵制IUU捕捞 多地实现100%渔船安装远程监控系统,全力解除欧盟IUU“黄牌” |
转行——改变命运
出生于广义省茶沟坊海新渔村的黎文柳,从17岁起便随船出海。二十出头时,他已拥有一艘150马力的渔船,从近海作业逐步延伸至远洋。然而,近年来渔业屡遭亏损,船员离散,船只靠岸多于出海。
意识到水产养殖具有潜力,2017年黎文柳投资近5,000平方米的三口虾塘。起初因病害失败,但转向养殖玉螺后取得成功。“三个月前我出栏12吨玉螺,售价每公斤32万越盾,扣除成本后净赚约18亿越盾。”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享道。如今,他从一名捕捞渔民变成养殖场主,为当地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
![]() |
| 黎文柳(广义省茶沟坊)从捕捞转向养殖玉螺、虾。 |
同样在茶沟,42岁的黄森曾有15年刺网捕鱼经验。2016年,他决定不再出海,转而经营杂货店并为渔船提供渔具。他的商铺正对美亚渔港,客流不断。“刚离开大海时也有些失落,但我想,转行是为了适应。现在我依然与渔民打交道,只是方式不同。”黄森说。
像黎文柳、黄森这样的渔民在中部沿海越来越多。许多家庭不再让子女继承父辈的捕鱼业,而是转向岸上更稳定的职业。虽然渔船数量减少,但却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多元化、生态友好的海洋经济。
合作社与共管模式显成效
在永隆省,旭日水产合作社是渔业转型成功的典型代表。从依赖自然捕捞到发展海水养殖与生态旅游相结合,该合作社现管理水域面积超过1,500公顷,为3,000户家庭提供稳定收入,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合理开发海洋潜力。
在岘港古劳占岛,许多渔民也从捕捞转向接送游客、开办民宿和餐饮服务。这不仅让他们收入更高、更稳定,也显著减轻了海洋保护区的捕捞压力。
顺化是较早实施渔业资源共管模式的地方。自2017年《渔业法》生效后,当地设立了22个渔业保护区,总面积逾11,600公顷,其中核心严格保护区达614公顷。这些区域由基层渔业分会负责管理——这一创新做法有效减少了渔场冲突,保护了资源并促进了三江-句海潟湖生态系统的恢复。
基层的努力与国家的总体方向相辅相成。根据越南政府总理第3389/2024/QĐ-TTg号《2021-2030年渔业资源保护与开发规划,远景至2050年》,越南力争到2030年将渔船数量较2020年减少至少12%。
专家指出,由于过度捕捞、船只老旧,加上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影响,目前渔业资源较20年前下降约20%。因此,职业转型、可持续生计发展和负责任管理已势在必行。
越南农村政策与发展学院副校长陈明海表示,要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保护与开发,各地需建立与共管模式相结合的水产合作社。合作社不仅组织生产,还应发展服务、贸易与旅游,形成闭环价值链,为渔民创造更多收益。
渔业转型不仅是换工作,更是改变人们对海洋的态度——从开发走向守护,从依赖走向自主。当渔民拥有稳定生计、资源得到恢复,大海将再次成为子孙后代永续的生命之源。
从船舶远程监控管理系统(VMS)、电子捕捞日志软件到国家渔业数据库,数字技术正成为越南管理渔船、追溯水产品来源并防止非法、不报告和不规范捕鱼(IUU)的“延伸之手”。从远海到渔港的同步数字化体现了越南解除欧盟委员会(EC)“黄牌”制裁的决心,同时为建设现代、透明和可持续的渔业铺平了道路。 |
在越南渔业努力落实欧盟委员会(EC)关于防止非法、不报告和不规范捕鱼(IUU)的相关建议之际,技术正成为关键因素。从渔民的智能手机到渔港的电子追溯系统eCDT,数字数据正在帮助实现捕捞链的透明化——为渔产品来源控制和国际市场接轨提供可持续解决方案。 |
文章链接: https://shidai.thoidai.com.vn/detail-article-49355.html
Print© 时代 - 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