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加强学术交流 迈向可持续发展 陇姑边防站与麻栗坡边境管理力量举行联合演练 |
论坛围绕三大主题展开:越中友好关系的历史渊源、当下合作现状,以及青年一代在未来的责任与担当。
继承历史遗产
论坛伊始,越南高平省文化体育与旅游厅国家特别遗迹管理处团支部书记黄文协强调,高平在越南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作用,是越南革命干部往返广西的重要中转站。他指出:“1950年边界战役中展现的团结精神、胡志明主席在列宁溪与北坡(Pác Bó)洞的身影,以及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正是传递给当代青年的神圣火焰。”
![]() |
青年代表们就“越中友好的昨天:红色基因与青春传承”议题展开讨论 |
从历史视角来看,越南主席府胡志明主席遗迹区干部胡氏琼庄提到,胡志明主席与中国领导人之间建立了深厚情谊,越中友谊是由一代代人以牺牲、信任与情感凝结而成。她表示,在日常工作中,她始终努力让每一位前来参观的越南与中国青年都能体会到:两国人民的友谊不仅体现在条约或高层互访中,更铭刻在人心之中,代代相传。
在军事领域,两国之间的合作不仅是物质上的援助,更是无产阶级国际团结和为独立、自由共同理想的象征。 越南军事历史博物馆宣传教育助理 |
在军事领域,越南军事历史博物馆宣传教育助理范登俊灵指出,两国的军事合作不仅是物质援助,更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团结与共同理想的象征。越南曾派遣特种部队参与广西“十万大山战役”,其中“双重国籍将军”阮山是中国唯一授衔的外籍将领。20世纪50至60年代,中国援助越南武器、药品和技术专家,为奠边府战役胜利及战略工程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今年12月,越南军事历史博物馆将落成“中国军事专家纪念雕塑群”,以表彰这一贡献。
中国西南大学国际学院讲师刘正印博士寄语青年:“要学习历史,让‘红色基因’不眠于书页;要积极交流,把前辈的革命精神转化为共同应对未来挑战的创造能量。”
青年一代的务实合作
越南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胡志明与党领袖研究院副教授阮氏秋玄博士指出,越中合作涵盖从宏观政策到教育、科研、学术交流等各个层面。学院A15宿舍楼于2009年在中国援助下建成,此外,该院还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研究机构保持长期合作,成为两国学者间的“知识之桥”。
![]() |
越中两国青年已举办多项交流活动,在推动双边合作方面取得积极成果。 |
海防市祖国阵线团工委与青少年工作副主任阮氏金莺女士认为,“既是同志又是兄弟”的精神体现在青年合作创新项目中,例如越中文化知识竞赛、“合作之旅”以及“2025越中海防连心桥”等活动。岘港华语中心主任范氏水仙女士强调岘港青年在文化、教育与经济交流中的先锋作用,并建议扩大双创与数字经济项目,增加双边体验机会,推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与传播。
目前,青年占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战略项目人力资源的65%,积极参与与越南的物流、贸易及投资合作。两国青年正以语言、文化和科技为纽带,将传统友谊转化为务实行动。
未来愿景与青年担当
![]() |
在论坛上,多项提案与创意相继提出。 |
越南新闻与宣传学院团委书记范黄琼提出,越中青年应以“道德、智慧与对话”为三大支柱,共同构建互信空间,并倡议设立“越中青年政策实验室(Policy Lab)”、“数字联合编辑部”、“学术红色之旅”以及“学生学术大使网络”等平台。
两国青年应积极合作,发展绿色旅游、社区旅游、数字旅游,推动学生和实习生交流项目,组织越中文化数字内容创意大赛,让两国人民的友谊在数字时代传播得更加广泛。 顺化市旅游厅业务科专员阮氏兰香 |
顺化市旅游厅业务科专员阮氏兰香表示,旅游是连接两国人民的柔性纽带,应大力发展绿色旅游、社区旅游和数字旅游,举办越中文化数字内容创作大赛,推动青年在新时代中深化两国友谊。
同样,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科技学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助教梁山伯认为,在工业4.0时代,越中两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可持续能源领域的合作将为友谊奠定新基础,应建设知识与科技桥梁,发展数字人才与创新生态,使青年成为把历史遗产转化为未来“知识与创造之流”的核心力量。
此外,四川外国语大学部分越南留学生和研究生分享实践经验,强调语言与文化在促进理解与友谊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正如他们所言:“我们每一位青年,都是引领越中关系走向和合与繁荣未来的一条小支流。”
![]() 10月13日上午,“越南青年来华红色研学之旅”开幕式在中国重庆市隆重举行,来自中越两国的青年代表及嘉宾共同出席。 |
![]() 海防市友好组织联合会近日同海防市越中友好协会联合举办“2025年越中友好交流会”。 |
文章链接: https://shidai.thoidai.com.vn/detail-article-49248.html
Print© 时代 - 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