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贝特——胡志明主席的养女与她在越南的回忆

12:00 | 21/08/2025 Print
在胡志明主席赴法参加枫丹白露会议近80年之后,他的养女——伊丽莎白·埃尔费·奥布拉克(昵称巴贝特)——正准备在今年9月2日越南国庆节、即越南建国80周年之际重返越南。对她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回到那片承载着她部分童年记忆、并与她敬爱的养父紧密相连的土地。
“独立之秋”——首次展出胡志明主席珍贵文物 灵活运用胡志明关于 “以不变应万变”的思想

小伊丽莎白与越南领袖胡志明主席之间的特殊情谊

在巴黎第九区的小公寓里,伊丽莎白·埃尔费·奥布拉克女士珍爱并珍藏着许多关于越南的纪念品。这位和蔼的法国女士出生于1946年——正值胡志明主席作为上宾抵达法国那一年。正是她的父亲——著名革命家、胡志明主席的密友雷蒙·奥布拉克先生——与胡志明主席之间的友谊,开启了小伊丽莎白与这位越南领袖之间的特殊情谊。

巴贝特——胡志明主席的养女与她在越南的回忆
胡志明主席抱着养女巴贝特。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讲述道:“1946年,当胡志明主席赴法参加枫丹白露会议时,他见到了我的父亲,一位前法国国会议员。我父亲盛情邀请他到我们家做客。胡志明主席接受了我父亲的邀请,从1946年8月初到9月中旬,一直居住在我们家的房子和花园里。同年8月15日,我的母亲生下了我,取名为伊丽莎白。胡志明主席亲自来到巴黎的皇家港妇产医院探望我们母女,赠送了礼物,并认我为他的教女。他亲切地称呼我巴贝特。”

从那时起,每逢生日,胡志明主席都会寄来礼物、亲笔信或附有亲切留言的照片。小巴贝特也常常绘画,并写信回复她的养父。尽管日理万机,他依然牵挂着远在巴黎的这位小养女。

巴贝特——胡志明主席的养女与她在越南的回忆
雷蒙·奥布拉克与胡伯伯赠送的生日礼物——小球。

她最珍视的纪念品之一,是胡志明主席在1967年赠送的一块黄色丝绸,并附言让她在成家时用来制作婚纱。几十年来,这块丝绸依然保持着原有的金黄色泽,柔软细腻。丝绸内夹着一张小纸条,上面清晰地写着“河内市河东县万福丝绸村”。她还保留着许多其他礼物:一个小巧的地球仪、一枚硬币、一张带有胡志明主席签名的照片……“即使是那个地球仪,我也将其视为智慧、好运和对光明未来信念的象征,”她自豪地说道。

延续越法友谊

伊丽莎白·巴贝特在父母的关爱和这位特殊养父的精神支持下成长。她说:“胡志明主席的伟大之处,真正体现在他那种充满人文关怀、简朴而崇高的生活方式。他待人亲切,能够说服与他面对面的每一个人。与一般领导人、政治家或外交家的风格不同,胡志明主席能与社会各阶层人士,无论是工人还是农民,都建立起亲近的关系。我每天都思念着他,我感觉到与我敬爱的养父所代表的人民和国家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雷蒙·奥布拉克与胡志明主席之间的友谊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奥布拉克先生在越法两次抗战中始终与越南人民并肩作战,为越南的革新事业以及越法友谊与合作的培育做出了积极贡献。他曾协助签署越法与法国之间的第一份贸易协定(1955年);在河内与华盛顿之间传递信息,以促成美国无条件停止轰炸越南(1967年);呼吁停止轰炸红河堤坝(1972年);代表联合国秘书长执行联合国对统一越南的援助计划(1976年);要求麦克纳马拉批准向越南移交17度纬线地区的地雷分布图(1979年);并从1976年起,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法国合作,实施了多项技术援助越南的项目。2012年,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追授他胡志明勋章——这是一项崇高荣誉,由伊丽莎白女士代表家人在河内接受。

伊丽莎白女士不仅珍藏着家庭的记忆,还与丈夫多次来到越法管理中心授课。每一次重返越南,她都为这片S形土地上发生的巨变而感动不已,在她看来,这正是胡志明主席一直以来所珍视的梦想。

此次回到越南,伊丽莎白带着对胡志明主席和越法友谊的记忆,再次踏上她视为第二故乡的这片土地。

‘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中国护士对越南士兵的难忘回忆 ‘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中国护士对越南士兵的难忘回忆

57年前,41位来自北京的年轻姑娘响应周恩来总理的号召,奔赴广西桂林南溪山医院,开始了为越南伤病员提供医疗救治的特殊使命。她们中最小的仅19岁,却用无私的奉献和真挚的情感,谱写了一段跨越国界、血浓于水的中越友谊佳话。如今,曾任南溪山医院护士的于淑惠深情回忆那段难忘的岁月,讲述了她与越南伤病员之间“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的深厚情谊。

难忘军民鱼水情——回忆部队帮扶群众的日子 难忘军民鱼水情——回忆部队帮扶群众的日子

2024年的最后几天,武崖县神沙社的傣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同胞的生活热闹了起来。从吊脚楼到大道,甚至到遥远的林地,各个村寨里,人们都在热烈地谈论着第一军区第三师第二团的官兵到当地开展群众工作的事情。山区原有的宁静景象,因为军民之间“鱼水情深”的团结互助而更加美丽。

© 时代 - 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