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学生为老师建寺庙的故事

09:00 | 08/12/2023 Print
越南历史上有一位文武双全的进士,被后人尊为“名臣”。 在他生前,有两名中国学生为他建了一座寺庙供奉他。 他就是郡公阮公基进士。
越南“绿色贝雷帽”部队为阿卜耶伊老师进行义诊 教师牵头建设近60所学校 在中非共和国的越南特别女老师

12月5日,郡公阮公基进士逝世290周年(1675年 – 1733年)纪念仪式在河内市北慈廉郡春鼎坊阮公基郡公国家文化历史遗迹寺庙举行。此次纪念仪式由春鼎坊遗迹管理委员会、坊人民委员会和阮公家族联合举办。

阮公基,号稿轩,名讳自锦,封号郡公或基郡公,谥号是闵直府君。 他是明果村人,原名告村。

阮公基郡公陵墓。
阮公基郡公陵墓。

阮公基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 13岁时,他于政和八年(1687年)参加丁卯乡试,并通过了三场考试。 19岁时,他参加了癸酉乡试并通过了乡贡。政和十八年(1697年)丁丑年冬,23岁时,参加会试,通过四场考试。 参加殿试后,他被赐第三甲同进士出身。

改良戏《三待老师》在隆安省公演 “向老师拜年”滋养越南人的灵魂 阮孝信老师的陶瓷藏品
历史记载,阮公基郡公是一个诚实正直的人。阮公基在其整个仕途生涯中留下了丰功伟绩:改革教育; 废除向中国清朝进贡象牙和黄金; 发现郑主推翻阴谋,维持国家稳定;开设了培养武举人的“武术馆”。

对于家乡,他为村庙、宗祠的修建和改造做出了贡献; 修建灌溉系统,灌溉春早村及周边数百块田地,人们称其为“玉田”。

在学生的家乡会晤

永盛十一年(1715年)春,阮公基在担任专门在宫廷讲授书籍的经筳讲官时,接到出使清朝的任务。

此次出使,阮公基以正使身份带领使节团向清朝进贡。 出发当天,黎裕宗皇帝亲自送行,并在临行前赠予阮公基一首唐诗和两首国音诗(喃字诗),以鼓舞他的士气。

据《使程日录》记载,当使节团到达广东省境界时,阮公基遇到了两名冯姓学生。 冯姓兄弟二人,幼年时随家人居住在越南河内河口坊,师从老师阮公基学习。 再次见到老师的那天,两位学生在广东和广西两省区担任要职。

停下来休息的时候,看到前面有一座寺庙,该使节团打算去寺庙烧香,却被拦住了。阮公基后来才知道,这是供奉他自己的寺庙。 该庙是冯氏兄弟为瞻仰和纪念南方老师而建的。 他的生日被被用作祭拜的日子。

当阮公基出使时,两名学生细心安排并随行护送他一路前往燕京,然后才返回。

阮公基郡公作为一位文武双全的人,曾在《武学中记》一文中提出自己的军事观点:“今国家虽安然无恙,但不应欣喜自满,必须时刻关注军事,防患于未然,不要认为精锐的武器就足够了,而要担忧能否找到足够多将才,避免虚名之事,努力寻找良将。”

阮公基遗稿至今仍保存于汉喃研究院,其中包括《黄花述实记》、《使程日录》和《相山行军草录》3件作品。此外,还有一些摘自《全越诗录》一书中诗篇。

© 时代 - 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