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推广越南文化 越南—韩国文化、贸易与投资交流周在胡志明市开幕 胡志明文化空间在胡志明市华人会馆落成 |
菊芳国家森林乃至儒关县芒族的锣钲不仅是民间文艺活动中所用的乐器,而且是一种精神文化遗产,其体现了芒族人在文化进程中的巨大创造力。
![]() |
附图。 |
芒族的一套锣钲有12个,编号从一到十二,其中第一号锣的声音最高,第十二号锣的声音最低。芒族人使用纯铜来制作锣钲,这样会更耐用,声音也更加响亮。敲锣的锤子是用番石榴木、柏木等制成,锥头包着皮革或麻纱。锣是用绳子系起来的,敲的时候可以拎在手里。绳子一般用麻绳或鼠皮树的树皮编成,拎起来不划手且不影响锣声的质量。
芒族有24个使用锣钲的节日,如新房庆祝仪式、婚礼、下田节等。除了音乐方面的意义外,对于芒族人来说,全套12个锣也是一年12个月的象征。
芒族锣钲艺人裴氏闲说:“每逢节假日,我们都敲打锣钲,活跃一下氛围。每套锣钲包括12个,分为3个部分,敲打时先敲小锣,再到大锣。”
裴文成艺术家说:“进行仪式时,前面一定要有两三个男人用芒族语打招呼和说一些祝福语,后面跟着几个敲锣的女人。”
对于西原地区的少数民族来说,敲锣的主要是男性,而对于芒族来说,则是女性。芒族锣钲不难敲,但需要勤奋锻炼且一丝不苟。因此,儒关县世代芒族人都如同维护本民族的灵魂一样细心保留传统锣钲。
芒族锣钲艺人丁氏焕说:“芒族人必须拥有和保护锣钲,这样才能与其他地方交流,或在逢年过节时拿出来表演,为游客提供服务。”
文章链接: https://shidai.thoidai.com.vn/detail-article-39782.html
Print© 时代 - 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论坛